2007年度黄石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来源:地环科    时间:2007-07-13 09:47

为了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地质灾害的发生有其规律性,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强度,结合多年来地质灾害成果资料的分析,预测2007年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6至9月,且明显受制于暴雨的时空分布及强度影响,这个时期,是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汛期间,受降雨的影响,易诱发以山区风化残坡积土体滑坡和公路边坡、矿山宕面及废弃矿山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 

    根据2006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地质灾害发生历史频度、强度分析,预测2007年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地区为: 

    (一)西塞山区黄荆山北麓沿线地段 

    该区段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形陡峭,陡坡之下居民、学校、厂矿密集,防灾抗灾能力差。防范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灾种有: 

    1、板岩山危岩滑坡;     

    2、工人村菜场地面塌陷; 

    3、中仓居委会地面塌陷与房屋开裂; 

    4、桐厂社区地面塌陷和滑坡; 

    5、胡家湾煤矿、袁仓煤矿、东井煤矿矸石山滑坡与泥石流; 

    6、建房与道路削坡崩塌滑坡区,主要包括一西公路沿线边坡、市纺织品仓库后山边坡、飞峨山住宅区边坡、源建三村111号住宅附近边坡、市皂素厂边坡等。 

    (二)团城山―华新―老虎头斜坡地带区段 

    位于开发区和黄石港区境内,该区段斜坡较陡,尤其是建房与修路形成的边坡陡峭复杂,斜坡岩土体松散,是崩塌滑坡易发区,斜坡下多为居民集居地。防范的主要隐患点和灾种有: 

    1、外事侨务旅游局办公楼后山地带崩塌; 

    2、狮子立山周边斜坡及地面塌陷; 

    3、华新水泥厂石棉瓦车间后山滑坡; 

    4、超声电子设备厂住宅楼后山滑坡; 

    5、枇杷山周边斜坡地带崩塌滑坡;  

    6、老虎头周边斜坡地带崩塌滑坡; 

    7、延安岭社区盘龙山边坡地带滑坡。 

    (三)长乐山―大冶铁矿周边区段 

    位于下陆区和铁山区境内,该区段斜坡较陡,矿业开发活动较强烈,防范的主要隐患点和灾种有: 

    1、老土桥村岩溶塌陷; 

    2、桃花山矿冒落塌陷; 

    3、大冶铁矿露天采坑、废渣堆崩塌滑坡; 

    4、尖林山塌陷区; 

    5、大冶铁矿铁门坎冒落塌陷; 

    6、大冶铁矿洪山溪尾矿坝泥石流; 

    7、龙衢湾下门村废渣堆滑坡; 

    8、东方山西部废渣堆滑坡; 

    9、快速道江洋段边坡崩塌滑坡。 

    (四)大冶市矿产开发区 

    大冶市是我市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地区之一,区内采矿活动强烈,疏排地下水量大,采空区复杂。各矿山应加强防范的主要灾种包括岩溶塌陷、采空区地面变形、露天采坑崩塌与滑坡、废渣场滑坡、尾矿库(坝)溃坝泥石流等。根据矿产资源开发程度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重点防范区段主要有: 

    1、金湖街办铜绿山―龙角山矿产开采区。主要隐患点和灾种有铜绿山矿废渣场和露天采坑滑坡与崩塌、尾矿库坝变形、小青河地面塌陷,金湖街办曹家湾地面塌陷与房屋开裂、龙角山山体开裂、项家山山体滑坡,罗桥街办下径湖垦区地面塌陷; 

    2、石头嘴―金井嘴―大志山矿产开发区。主要隐患点和灾种有赵保湖垦区地面塌陷,省农电住宅楼附近地面塌陷,金井嘴矿区地面塌陷,大箕铺镇水南湾地面塌陷与房屋开裂; 

    3、陈贵大广山―刘家畈矿产开采区。主要隐患点和灾种有陈贵镇大广山和刘家畈矿区地面塌陷与房屋开裂,陈贵镇铜山口李家湾地面塌陷与房屋开裂,狮子山矿区地面塌陷与山体开裂; 

    4、太婆山―伏山―余华寺矿产开采区。主要隐患点和灾种有太婆山露天采坑滑坡,伏山村房屋开裂,余华寺采坑滑坡与塌陷,金灵矿业公司柯家山铁矿地面变形与房屋开裂; 

    5、还地桥―汪仁煤炭开采区。主要隐患点和灾种有还地桥松屏煤矿生活区和变电所地面沉降与房屋开裂,还地桥王家洞自然村房屋开裂,四棵隧道煤矿地面塌陷; 

    6、灵乡镇红星石膏矿地面塌陷; 

    7、金山店镇张敬简铁矿区周边地面沉降与房屋开裂。 

    (五)阳新县矿产开采区 

    阳新县矿产开采主要集中在洋港、白沙、富池、韦源口及金海煤炭开发区。各矿山应加强防范的主要灾种包括地面塌陷、露天采坑崩塌与滑坡、废渣场滑坡、尾矿库(坝)溃坝与泥石流等。重点防范区段主要有: 

    1、洋港镇地质灾害区。主要隐患点和灾种有洋港镇卜风尖泥石流,洋港镇月山村山体开裂与房屋开裂; 

    2、金海煤炭开发区。区内地下采空区较多且较复杂,地表水体发育,汛期易诱发井下突水灾害及采空区地面塌陷; 

    3、白沙镇大林山、欧阳山铜矿开采区。主要灾种有滑坡、地面塌陷、井下突水灾害等; 

    4、枫林镇宋新村山体滑坡; 

    5、上潘尾矿坝、赤马山尾矿坝、牛头山尾矿坝、欧阳山尾矿坝、白云山尾矿坝、丰山铜矿尾矿坝等滑坡泥石流灾害; 

    6、韦源口镇新港村缺塘湾地面塌陷区、女官畈组地面塌陷区; 

    7、五马钙业有限公司碳酸钙厂附近斜坡滑坡及房屋开裂。 

    三、防范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工作,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二)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落实措施。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加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灾情快报制度、应急调查制度。一旦发现地质灾害临灾险情,当地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必须立即组织应急调查,确认险情,并启动相应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灾害发生后,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必须立即将灾情速报上级各有关部门,并按应急预案要求,实施各项抢险救灾措施。 

    (三)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等部门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调查,尤其是对大江大堤、交通干线、重点工程、矿产开发区、居民密集区、山边斜坡地带等重点区域和矿山尾矿库(坝)、废渣堆、采空区及以往发生过的地质灾害点等进行重点调查,全面掌握地质灾害状况,在查明地质灾害体稳定性程度、影响范围、威胁对象等内容的基础上,编制详细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四)完善群测群防和监测预警工程,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组织有关单位与群众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尤其是要将省、市级地质灾害重点监测区(点)(见附表)的监测工作落实到位,明确监测、预防责任人,设置警示牌,向受灾害威胁的群众发放“明白卡”。各监测单位要作好监测记录,及时分析监测成果与预报,制定以报警、人员疏散路线、应急抢险等主要内容的详细防灾预案,发现异常,应迅速报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 

    (五)加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及其他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须报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对可能引发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必须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并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要求,实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从源头上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