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原黄石市规划局)

来源:财务与资金运用科    时间:2019-08-19 17:45

 

 

 

黄石市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2018年度

 

 

 

 

 

                  项目名称:城乡规划管理

项目单位:黄石市规划局

主管部门:黄石市人民政府

评价机构:黄石市规划局

2019年7月

 

 

 

一、项目概况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一)项目立项背景和依据。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各项要求,以转型发展为契机,推动“五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强民生保障,提升城市景观,我局组织制定了《黄石市2018年城市规划编制计划》,经局党组讨论通过。

(二)项目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

2018年由财政预算安排城乡规划项目资金共计1250万元,其中年初预算1250万元,实际使用项目资金713.72万元。实际使用占年初总预算57%。资金足额到位,全部投入当年城乡规划管理项目及相关支出。

二、项目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

(一)项目绩效目标。

1、总体绩效目标

贯彻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先进制造之城”、“现代港口城市”、“山水宜居之城”和“历史文化名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1)适应新一轮总规编制需求,开展总规评估和前期专题研究工作;(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生态控制线划定和规划编制工作;(3)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开展重点区域规划编制工作;(4)以中心区控制性性规划全覆盖为目标,继续开展控规编制及修改工作;(5)加强规划管理,引导规划设计,开展规章建设和相关规划研究工作;(6)夯实工作基础,开展规划信息化建设等有关常态工作。

2、预期主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完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能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综合交通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整体景观风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推动城市发展转型。

2)针对重点区域进行规划和研究,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重点地区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合理分布,加快形成城市增长极,推动城市功能空间合理建设、良性运营,为全域统筹发展发挥引导作用。

(二)项目绩效评价目的,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财政项目资金的分配使用情况,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强化支出责任为以后年度项目资金预算安排提供重要依据。抽样原则主要体现黄石市城市城乡规划相关项目,抽样数量9个,抽样占比81%。

(三)绩效分析,对比绩效目标申报表,逐项分析说明项目实际完成情况。

1、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前期专题研究,包括黄石市城市规划区、大冶市和阳新县,包括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与增长边界4个专题,已完成初步成果,形成专题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

2、黄石市临空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暨临空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研究范围为市域规划范围,总面积4583平方千米,已完成初步成果,即黄石市临空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及说明书,并通过专家评审。

3、黄石市教育城(科教城)总体规划,包含科教城规划和汪仁组团规划两部分,科教城规划总面积12.54平方公里,汪仁组团规划区总面积约119平方公里。科教城规划成果已通过专家评审和市规委会审议。

4、大冶湖生态新区总体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范围为环大冶湖地区,约450平方公里;核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范围:涵盖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西区区域,范围约为11.7平方公里。已完成环大冶湖地区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形成初步成果。

5、黄石市生态控制线保护规划(修编)及城区生态控制线划定,专项规划(修编)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和六个外围组团,总面积701平方公里;划定的规划范围为黄石市市辖区范围,包括四城区,总面积约206平方公里。已完成初步成果,即黄石市生态安全格局,生态控制线管控图则等,已通过专家评审。

6、黄石市新下陆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规划总用地面积13.62平方公里,已完成新下陆片实施评价和控规初步方案,初步成果已通过专家评审。

7、黄石市规划信息一张图更新维护,完成全市规划区范围各类规划编制成果约710平方公里,进一步提高项目验收和入库要求。形成规划行政审批和决算参考的依据。全市各区规划区域内事业单位、企业、居民满意度90%。

1)与现有规管系统做对接,重新梳理现有入库的一张图数据,包括总规控规,建立一张图空间数据库,定下空间数据库标准。并制定一张图数据提交新规范。

2)与天地图做对接,接入天地图卫星图和电子地图服务,使规划数据能在天地图上叠加。与天地图做对接,接入天地图卫星图和电子地图服务,使规划数据能在天地图上叠加。

3)收集历年影像图,发布成服务,确定年限,作为底图,并有时间轴,可渐变显示,可分屏幕对比。

(4)卷帘工具,活动图层为叠加在最上层的图层,点击卷帘,在地图上拖动鼠标系统将交替显示顶层数据与底层数据

(5)添加书签,可以保存自己在一张图上的标记,记录工作。地理定位,输入地名地址或者点击定位可以自动定位到该地方。

(6) 查询统计功能,通过用地代码,面积,容积率等总规控规属性,查询统计诸如黄石市居住用地面积,具体分布在哪些地方,目前现状如何等等

(7)移动端除了有以上功能,还应有批后跟踪管理功能,在项目建设位置拍摄照片,填写项目建设情况信息,并上传到一张图图面,一个项目可多次上传照片和项目建设信息,在前端显示时自动规整,以目录形式展现。有关规划的法律法规的收集并能在移动端和PC端随时查阅。

8、规管系统网闸,实现黄石市管理系统大于等于500项的数据交换,配合黄石市规划管理系统完成1822项行政审批事项(截至2018年12月1日),进一步提高黄石市规划局行政办文和规划审批在线办理时效。全市各区规划区域内事业单位、企业、居民满意度90%。

9、法律顾问服务项目,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实施法律顾问制度,促进了我局依法行政。通过政府采购法律顾问,在行政许可以及重大决策事项,征求法律顾问意见,做到依法行政;通过行政复议诉讼,可促进依法行政水平提高。

2018年我局与湖北太圣律师事务所敖英姿律师签订《常年法律顾问聘请合同》,明确了十项工作范围和职责。对于十项工作范围和职责,敖英姿律师认真履行合同,按照职责,遵守律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较好完成各项工作。特别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审批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时,随时通知敖律师,除了开庭不能来,敖律师都会及时赶来并提出有效建议。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我局要求敖律师一起征求市法制办意见,妥善解决问题。市法制办领导也认为敖律师是认真负责敬业的顾问律师。全年代理13件复议诉讼案件的应诉工作。其中:民事案件4件,复议案件2件,行政案件7件,除法院没有判决之外,其他案件均都已判决胜诉。

为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针对代理复议和诉讼代理案件中反映出有关规划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2018年8月2日以《以案说法》为题,敖律师向全局的干部职工讲了一堂法律专题讲座,收到很好的效果。

2018年12月26日,敖律师提交对黄石市规划局依法行政工作评估报告,结合复议诉讼案件公正指出我局在规划许可存在证件送达问题以及注重批前公示,对于批后公示包括变更规划许可的批后公示需要完善问题。提出由各城区分局落实现场公示形式、内容,保障公示的时间以及对于规划核实发现违法行为认定,不仅送达给城管部门,同时也应当送达与认定函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两条有效建议。

绩效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值

指标标准或依据

2018年实际实现值

预期2018年实现值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项目报告套数

八套/个

八套/个

计划标准

规划项目

 11个

11个

计划标准

新建项目日照分析报告数量

 10个

10个

计划标准

行政复议诉讼代理案件数

13宗

10宗

计划标准

规划覆盖范围

全市

全市

计划标准

规管系统网闸、黄石市规划信息一张图更新维护

 1个

1个

计划标准

时效指标

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及时率

100%

100%

计划标准

质量指标

符合设计任务书和相关规范要求

100%

100%%

计划标准

日照标准

98% 

98%

计划标准

成本指标

预算刚性约束

不超预算

不超预算

计划标准

 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提升

提升

计划标准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高质量发展

促进

促进

计划标准

环保效益指标

合理保护和利用山水环境

良好

良好

计划标准

持续性影响

对黄石的新区资源供需、城市宜居性和经济效率产生积极影响

良好

良好

计划标准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全市各区规划区域内事业单位、企业、居民满意度

90%

90%

计划标准

 

 

(四)评价结论。

一、启动总规前期专题研究,为空间规划打下基础。

我市目前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即将到期,国家机构改革下一步也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我局适时启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新版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实施评估和前期研究对黄石城市发展状况与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详尽分析研究,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所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详细的意见和建议。总规前期专题研究,从人口发展战略规划、综合交通战略规划、城市空间战略与增长边界、城市转型与创新产业发展规划四个专题出发,深入剖析我市规划发展的重点内容,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打下基础。

二、完善生态控制线规划,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组织编制《黄石市生态控制线专项规划(修编)与城区生态控制线划定》项目,目前已完成生态控制线划定初步方案和生态控制线划定的技术导则,并向大冶、阳新规划局传达了编制生态控制线规划的要求。该项目对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维护生态系统安全,保护我市特有的山水资源,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编制重点区域规划,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1.《黄石市临空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暨临空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通过对周边地区的规划研究、相关理论和案例分析,确定了黄石临空经济的发展思路与策略,已完成初步方案,准备提交市规委会审议,该规划对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加速区域协作分工具有重要价值。

2.《黄石教育城(科教城)总体规划》,立足与我市转型发展需求,以生态、协调、共享为设计理念,整合区域职教资源,为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园区提供指导。目前成果已通过市规委会审议。

3、《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实施性规划》和《大冶湖生态新区总体城市设计》,实施性规划为核心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提供科学指引,已完成最终成果;生态新区总体城市设计落实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功能布局,为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提出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与建议,已完成初步成果。

4、《黄石环父子山区域概念性总体规划》,环父子山区域涉及范围宽广,关系开发区、阳新县、大冶市八个乡镇40多万人。目前已完成中期成果,正根据市规委会意见修改完善。规划对环父子山区域的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港口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四、推进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促进城市功能完善。

对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针对需要修编和完善的控规制定了工作计划。在往年基础上完善磁湖南岸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团城山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启动下陆区新下陆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下陆生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等规划,深度研究重要区域功能定位,加强规划管控和引导,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五、加强制度建设和规划研究,引导规划设计与管理。

研究制定《黄石市城乡规划技术管理规定(修编)》,指导我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乡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等相关活动,已基本完成编制工作,已颁布试行。完成了全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黄石港花湖地区城市功能提升规划研究、优秀乡土建筑研究、生态修复与空间修补总体规划等项目,对统筹城乡发展、管控重点区域城市风貌和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起到推动作用。

六、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推动历史文化保护。

在前期历史建筑普查的基础上,完成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认定工作。第二批历史建筑已获政府批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也进一步完善,这对促进我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意义。

三、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1、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结合黄石市的发展定位,以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精神为指引,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2、主要领导重视,各项目由我局主要领导挂帅把关,监督规划编制过程,审阅相关成果,同时明确责任分工,明晰目标任务,强化落实举措。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规划的产出进度滞后,由于部分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实地调研或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还要经过市级领导的审核,导致一些规划项目进度延后。

2、部分规划的成果质量、深度未达到预期目标。部分签约的设计单位,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进度和成果深度完成工作任务,对项目实际情况和政策方向把握不准确,导致规划阶段性成果的合理性、实效性、创新性有所欠缺。

(三)整改措施及次年改进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运行机制。针对规划局在项目实施过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让相关部门在具体业务推进中有相应的制度依据。

2、强化合同管理,规范和约束规划设计单位。完善合同模板,在合同条款中加入违约责任条款,建立规划编制单位诚信管理体系,通过考核机制来约束和规范项目实施单位的工作,保证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3、由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宏观性,通过购买政府服务的形式,聘请第三方建立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四、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本次绩效评价的局限性,受规划行业的宏观性以及专业水准限制,无法量化各项具体指标。比如项目资金运行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投入产出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