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关于印发《黄石市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来源:矿业权科    时间:2021-07-20 02:52

文件名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关于印发《黄石市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文件类型通知
发文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文字号黄自然资规函〔2021〕85号
发文日期2021-07-20 14:52:12 发布日期2021-07-20 14:52:12
效力状态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资源、能源;农业、林业、水利

大冶市、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铁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国土分局、局相关科室:

现将《黄石市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1年7月20日


黄石市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2021-2023年)

 

按照《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鄂自然资函〔2021〕81号)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绿色矿山建设,促进我市矿业转型与绿色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切实把绿色矿山建设作为矿业改革转型与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安全合理有效开发利用,统筹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面形成集约、有效、协调、有序的绿色矿山开发格局。

二、总体目标

力争到2023年底,建立健全我市绿色矿山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有效改善全市矿山生态环境,着力提升矿产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水平,稳步加强矿山综合管理能力,矿业转型与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环境友好、高效节约、管理科学、矿地和谐的矿山绿色发展新格局。

三、主要任务

(一)制定年度工作目标

1.厘清任务清单。根据矿山现状调查情况,每年更新大中型、小型矿山绿色矿山建设任务清单,确保符合绿色矿山建设基本条件的,全部纳入当年任务清单管理。县(市、区)局及时将任务清单报市局。(责任单位:大冶市、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铁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国土分局;完成时限:每年4月底前)

2.制定工作方案。各县(市、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分局),根据辖区在产在建矿山绿色矿山建设实际情况,制定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每年度创建目标与达标矿山名单,压实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创建主体责任,确保绿色矿山建设取得实效,力争2023年底大中型应建矿山创建率100%以上,小型应建矿山创建率达60%以上。大冶市、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铁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新港物流园区及时将本级三年行动计划报市局备案。(责任单位:大冶市、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铁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国土分局;完成时限:2021年8月底前)

(二)严格绿色矿山创建标准

3.积极推进在产在建矿山达标建设。严格落实矿山“边开采、边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责任主体,鼓励矿山企业利用先进采矿技术和开采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化“三率”和“三废”管理,推进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提高资源高效利用、安全生产水平。大力推进矿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耕地保护。(责任单位:大冶市、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铁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国土分局、地质勘查与灾害防治科、生态修复科、矿山企业)

4.严把新建矿山准入门槛。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新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并将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纳入矿业权出让合同,督导新建矿山及时编制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并进行公示。将绿色矿山建设贯穿到新建矿山建设的全过程,新建矿山正常运营1年内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责任单位:大冶市、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铁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国土分局)

5.编制绿色矿山创建实施方案及整改方案。对照自然资源部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结合省自然资源厅的建设要求,指导未完成绿色矿山建设的矿山企业编制绿色矿山创建实施方案,按进度要求督导完成绿色矿山建设任务;已通过第三方评估的绿色矿山,根据绿色矿山建设的最新要求,结合矿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矿山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加快整改落实,切实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成效。(责任单位:大冶市、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铁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国土分局、矿山企业)

(三)加大绿色矿山创建力度

6.按照分类实施、统筹推进的原则,逐步加大绿色矿山创建力度。目前,全市满足绿色矿山创建基本条件的在产在建矿山37家(大冶市23家,阳新县13家,开发区·铁山区1家),其中大中型矿山17家(大冶市10家,阳新县6家,开发区·铁山区1家)。到2021年底,大中型矿山创建率不低于90%,小型矿山创建率不低于40%;到2022年底,大中型矿山创建率不低于95%,小型矿山创建率不低于50%;到2023年底,大中型矿山创建率达到100%,小型矿山创建率不低于60%。此外,新建矿山在正常运营1年内必须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责任单位:大冶市、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铁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国土分局、矿山企业)

(四)严控绿色矿山入库质量

7.强化源头管控。开展全市矿业现状调查评估,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一矿一档”的原则,全面掌握矿业发展和矿山环境现状。由县(市)区局(分局)委托技术单位开展辖区内在产在建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全面摸清矿山生产规模、生产经营情况、剩余资源储量、资源综合利用、矿区和谐、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异常名录等情况,全面梳理已入库矿山绿色矿山持续推进情况,掌握尚未入库矿山绿色矿山建设基础和申报意愿,形成年度调查报告。(责任单位:大冶市、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铁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国土分局;完成时限:每年4月底前)

8.加强动态管理。在年度矿产资源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实地核查工作中,将绿色矿山监管工作一并纳入核查内容。对已获得“绿色矿山”称号的矿山进行抽查考核,对于考核不符合最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要求矿山企业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撤销“绿色矿山”称号。对凡发生越界开采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安全生产亡人责任事故,因环境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弄虚作假骗取“绿色矿山”称号等情形的,一律撤销“绿色矿山”称号。(责任单位:大冶市、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铁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国土分局、地质勘查与灾害防治科)

(五)构建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

9.强化矿山企业创建主体。压实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设主体责任,充分调动矿山企业积极性,引导矿山企业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矿地和谐、诚实守信。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建、矿山自评自建、第三方评估、名录管理、社会监督、随机抽查、守信奖励、失信惩戒等工作新机制,强化企业自律,构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责任单位:大冶市、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铁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国土分局、矿山企业)

10.探索绿色矿山奖励政策。对获得“绿色矿山”称号的,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绿色矿山”;对于绿色矿山采矿用地,在依法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后,灵活土地出让方式,减轻用地成本;用矿方面,在符合国家、省内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优先向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倾斜开采指标、矿业权投放;符合协议出让情形的矿业权,适当向绿色矿山企业倾斜;生态修复方面,支持绿色矿山企业叠加使用矿山生态修复奖励政策,及时复垦盘活存量工矿用地,并与同一法人企业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调动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设积极性;在符合规划和生态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将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内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增加的耕地用于耕地占补平衡。(责任单位:大冶市、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铁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国土分局)

11.建立绿色矿山约束机制。满足绿色矿山创建基本条件的在产在建矿山,在《关于印发<黄石市绿色矿山创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黄自然资规函〔2019〕186号)明确的时限或合同规定时间内,未申请绿色矿山验收或验收不达标的、被撤销“绿色矿山”称号的,将收到惩戒。市县级审批登记的采矿权在采矿许可证到期后不再办理采矿权延续等相关手续,部、省级发证的采矿权,将在审核意见明确提出建议不办理采矿权延续的意见;新建矿山将依据采矿权出让合同依法收回采矿权。(责任单位:大冶市、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铁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国土分局)

(六)全力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

12.加快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冶市、开发区·铁山区于2021年12月底前制定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出台绿色矿业发展激励政策,全力推进全域绿色矿山建设。力争于2023年10月前辖区内绿色矿山应建尽建,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矿业发展新模式、新机制。(责任单位:大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铁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应组建地方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参与的辖区内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专班,压实各部门责任,协同推进辖区内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确保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资金保障

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将绿色矿山工作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计划,结合当地建设任务列支专项资金,保障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经费。矿山企业积极利用相关金融扶持激励政策,多方筹措专项资金用于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确保绿色矿山建设顺利推进。

(三)加大宣贯力度

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技术指导,举办多层次、多方面的技术培训,宣讲绿色矿山政策要求,服务指导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设。加强绿色矿山创建典型的正面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工作方法,营造区域绿色矿山建设氛围。

(四)强化督导考核

市局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局(分局)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过程督导和责任追究机制。各县(市、区)局(分局)要督促责任主体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对未落实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的矿山要下达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确保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对因第三方评估单位不认真履职尽责、工作敷衍而导致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技术把关不严、未如期完成年度计划任务要求的,按规定列入诚信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