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变迁三部曲

来源:法制科    时间:2011-05-13 06:53

                                                               曹腊梅/文

  我所就职的政府大楼正前方就是一个街心广场,每天上下班,单位的班车都要经过广场,几十年来,我目堵了街心广场的变迁,回想起来觉得非常有趣。
  文革期间广场很大,广场的入口耸立着一座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照片纪念碑,纪念碑的背面是毛主席语录,纪念碑四周围用汉白玉雕刻围成的栏杆,广场四周种着梧桐树,左边正前方建有一个很大的向阳台,向阳台两边的柱子及台边四周刷着大红色的油漆,每到晚上就有各个学校的红卫兵、红小兵宣传队在台上表演节目;平时也常常在向阳台召开各种会议,诸如动员会、庆祝会、批斗会等等之类,每次集会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入广场,红旗招展,人流如梭,震耳欲聋的喇叭声、群情激奋的口号声不绝于耳。
  80年代后,日子过好了,我们铁山区缺少居民休闲的地方,区政府出资百万元,在广场中央修建了一个时尚的彩灯音乐喷泉,喷泉可以根据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化,广场四周用铁栏杆围了起来,栏杆内墙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整个街心公园环境悠扬,绿叶成荫,大门正前方耸立着一个鹿鸣的塑像,取名为“鹿鸣苑”。每天早晚到处可见退休的老人,手拿孔雀石制作的健身球,围着彩灯音乐喷泉不停的转圈子......
  到了二十一世纪,前来街心花园晨练的人不断增加,公园的彩灯喷泉太占面积,“鹿鸣苑”已不能满足辖区居民的要求,政府再次出资千万,修建了眼前的张之洞广场。现在每天早晚到处是煅炼身体的居民,特别是每天晚饭后,更是热闹非凡,只要不下雨,近5000平方米的露天广场,聚集着二千多中老年朋友跳舞,有些是从还地桥镇、下陆区赶来跳舞的朋友。还有一群是坐着轮椅的残疾人观摩人群,将自己的轮椅靠在广场周边,排成一线,看广场里的人群欢快地舞蹈。他(她)们虽然不能跳舞,但他们同样热爱生活,同样随着音乐的起伏哼着歌曲,观看他人舞蹈。由于参加跳舞的群众越来越多,以前的音响设备早以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铁山区政府又投入一百多万元为煅炼的群众改造了广场的路灯,又买来了高档音响设备,交由铁山区老体协管理,老体协组织了一些热心的退休职工,成立了舞蹈协会,每晚6点准时由舞协的同志到张之洞广场播放音乐,只要音乐响起,2000多名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会随着音乐旋转起来,时而慢三、慢四;时而是广场排舞、时而是广场集体舞......特别是节奏很强的“三步踩”,2000多人不约而同地排起横竖有序的方阵,整齐的扭动身躯,那场面十分壮观,不说十里八里,恐怕这种露天广场举办的舞场在全国也是少见。
  我所说的广场是铁山区改革前唯一的老广场,现如今铁山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品位也越来越高,铁山由一个综合广场,发展为现在的张之洞广场、美丽广场、九龙广场、新村广场、冶矿广场、得道湾广场、矿山公园广场、矿山日出广场、七人足球广场等无数个大型广场,铁山9个社区也分别在居民楼前修建了各社区文体健身广场,我区的五个行政村也分别修建了二打二晒兰球场,现有铁山辖区内各类广场30多个。这其中不光是张之洞广场的发展与变迁能代表什么,而其它每一个广场的发展与变迁也许都蕴藏着它们特有的含义呢。
  以上是我们黄石市铁山区广场变迁的三部曲,广场的每次变化都有着自身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底蕴,愿铁山广场变的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受群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