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芷
我是在多年前的一个秋夜第一次路过铁山的。在一段不短的黑暗之后,忽然前方就有了层层起伏的万家灯火。国道也随之蜿蜒曲折起来,匆匆依偎一下这个小山城又急急而去。在一闪而过的招牌中,我看见最多的是两个字:铁山。从此我知道了地球上还有这样一个小城。
在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上长大的我,对山有着异样的好奇。定居黄石之后,我四处去看山,譬如东方山,譬如西塞山,譬如飞云山月亮山黄荆山。虽然山都不高,但确实是以山的姿态挺拔着。再接下来我去了一个叫“铜绿山”的地方。在漫天飞扬的尘土里,先生指着眼前一个巨大的坑告诉我说这就是铜绿山。这是山?!我傻眼了。我实在无法想象一座山是怎样变成一个坑的。眼前,一辆辆满载矿石的车辆鱼贯而去,那些在历史书和故事里频频出现的刀光剑影第一次跟我眼前的一个坑联系起来。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结交到一群热情的铁山朋友后,我随朋友们走进了铁山。在矿山公园,我又看到了一个大坑,它也曾是一座山。朋友们还告诉我,那些貌似完整的地表底下,其实早已是空洞。而且,空洞还在继续扩大。铁山,是一座建在空壳上的城。铁山因铁而得名,铁山人因铁而聚居铁山。当铁一点点被运走,当地底下再也无铁可挖,靠山吃山的铁山人,该怎么面对即将到来的坐吃山空的命运?
好在这些有思想的铁山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寻找铁山新的机会,并且着手修复铁山的创痕。他们在石头上种树,创造出了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林,给寸草不生、遇雨成灾的废石场穿上了美丽的绿装。昔日的矿坑和那些退休的古老的采矿冶炼设施经过包装,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特色鲜明的矿山公园。今日的铁山虽然仍依托着采矿业,但小城不再满面风霜,而渐渐明艳照人。同时,引进高新产业、促进经济转型的工作也逐渐展开。周边乡村的特色养殖也逐渐发展壮大,生态农业也在这座矿冶城安了家。越来越多的铁山人不用再靠山吃饭……铁山人的努力与坚持已初见成效,但他们显然不满足,而是将目光放到了更远处,面向世界发出了寻求铁山发展的问卷……
正是春光明媚时,我又跟随铁山的朋友们走进了另一个不一样的铁山。这里有茂密的山林、烂漫的野花,还有怡然自乐的山野人家。最美的是青山环抱的一湖碧水,被朋友们戏称为“铁山的九寨沟”。这湖碧水的另一边,是一座正在使用中的尾矿坝,尾矿在源源不断地汇入,沉积。因为目前技术有限,尾矿里仍有相当数量的资源暂时没法提炼。如果从短期利益考虑,铁山人可以选择将其变卖或者遗弃,但他们却投入大笔资金将其储存下来,也算是留给未来的一笔财富吧。
走出山林,阳光灿烂,春风和煦。铁山,正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的春天……
铁山的春天
来源:法制科 时间:2011-05-13 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