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集约用地科学理念 保障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来源:法制科    时间:2011-04-27 06:16

  

西塞山区人民政府副书记、区长 胡敏 

   近几年以来,面对辖区用地总量相对增长的新形势,改变过去单纯靠新增用地扩张经济规模的老路子,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闲量”的总体思路,以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为核心,切实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工业用地结构,优先保证西塞山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的供地,优先保证特钢、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的供地,优先保证市区重点工程项目的供地,建立起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了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单位面积产出能力,促进我区加快形成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发展新格局,确保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新建项目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去年辖区单位项目使用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下降了30%,占用耕地减少了60%。我们主要是从土地清理、项目管理、严把关口三个方面来推行节约集约用地,保证工业项目用地需求。

   一、三法并举,在利用闲置用地上落实节约集约用地

  妥善处理工业用地问题,最大限度地再利用已闲置的土地和厂房,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集约用地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近几年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十分重视清理闲置用地工作,2010年就进行两次闲置土地清理活动,在确保稳定、优化环境、尊重外商的前提下,采取因厂制宜,一厂一策的灵活方式对企业用地进行瘦身强体,使懒地变勤, 共盘活存量土地1210亩。

   一是力促企业增资扩股,向围墙内要土地。针对企业投资强度不够这一集约用地的共性问题,积极鼓励企业在产业集群、增资扩股、延伸产业链上引进新项目、寻求新发展,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集中度和土地产出率。对有闲置用地的且有一定投资实力的企业,我们与其续签投资补充协议,闲置用地严格按照原有规划图纸施工,限期开工、建设、投产,项目进度视新开工项目等同调度。两年来,我们先后与冶钢汽车钢板弹簧、中宏钢铁等10余家企业签定了投资补充协议,充分利用闲置土地面积约108亩。湖北新冶钢特钢升级改造项目充分利用存量土地400余亩,项目投资达120亿元。

   二是推行零耗地招商,向厂房车间要土地。加快对劣势企业淘汰、调整、转移力度,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和引导现有企业翻建多层厂房或利用剩余土地增建厂房,以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对企业自身确无实力增资扩产的, 我们积极协调,把企业作为招商载体,推荐部分投资商与其合资,促成联姻项目落户,进行再投资。黄风机械、芳通药业、黄石纱厂、柠檬酸厂等8家企业土地清理中重新寻找了合作伙伴,有效利用土地82亩,利用闲置厂房2万平米。对无实力增资扩产的企业并同意转让闲置用地企业,我们对其整体收回闲置用地和闲置厂房,两年来共整体收回利用闲置用地6宗,收回利用闲置用地约950亩,重新安排企业12家。黄石弹簧厂、水机等企业成功改制并进行重新开发建设,极大地推进了闲散置土地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是加大土地整合力度,向农村村庄废弃工矿企业要土地。随着西塞山工业园区建设的全面铺开,新冶钢扩规和特钢升级项目的加快建设,大棋路、河西路等市政重点工程的全面实施,用地指标成为制约我区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面对既要保护现有耕地又要保障快速发展的双重使命,我们积极开展土地整合和村庄整理,复垦工矿废弃地,把原乡镇企业未利用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把农村周边荒山荒地整合开发出来,把拆迁村民还建集中到居民小区上来,共整合利用土地900余亩,迁移群众650户2600多人,拆除房屋650户11.9万平方米,集中安置拆迁户400多户,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确保新上项目落地建设,确保了安排项目尽量使用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实现了新增项目不占用或少占用耕地的目标。

   二、三管齐下,在强化项目建设管理上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根据我区西塞山工业园区项目建设整体需求,严格执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做到“保优不保劣、用劣不用优”,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证西塞山工业园区发展新上项目用地的优先供给。2010年,我们成功地申报了西塞山工业园区800余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确保了2010年西塞山工业园区新上项目用地需要。在抓好老闲置工业用地的清理的同时,对新入园在建项目严格管理,督促企业建设到位,避免清理老闲置地,出现新闲置地的情况。

   一是项目定人、定责管理。所有项目建设明确项目挂点领导、服务责任人及项目责任人。区政府专门成立了五个招商小分队,每个小分队安排一名分管副区长和三名干部跟踪服务,引资服务单位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报送项目建设情况倒计时报表。新冶钢460、特钢升级和西塞电厂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中,我们按照土地征用的规定,公开征地工作程序,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将征地位置、范围、各类安置补偿标准、房屋拆迁登记评估及补偿方式、有关内容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加征地工作透明度,保证了征地工作的程序到位、手续到位和征用到位。

   二是项目调度管理。 我们制定了《工业园区项目建设调度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园区管委会、招商小分队、项目业主及施工单位四位一体的责任和义务。严格按照企业投资要有强度、配套用地要有限度、地上建筑要有高度、土地开发要有进度的思路对项目进行倒计时管理。

   三是考核督查管理。坚持把服务单位的服务工作考核评比与招商验资一起纳入全年党政目标考评。对履行项目投资合同约定情况较差,在建项目进展缓慢的,服务单位一把手必须向区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说明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实行定期督查通报管理,区委办、区政府办每月要对在建项目督查一次,并进行书面通报,对项目进度快慢进行排名。每半月公布园区在建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三关兼控,在提高入园项目门槛上保障节约集约用地

    一是严把投资强度关。在与企业签订招商协议时,我们明确要求项目投资强度最低标准不得低于120万元/亩。同时原则上要求企业投资规模要达到3000万元以上才能单独供地。对其它规模偏小、发展前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则鼓励利用辖区部分企业利用闲置厂房租赁生产发展。近两年来,共安置了8家中小企业在辖区租赁厂房进行生产。

   二是严把建筑系数关。我们制定了《入园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和规范入园企业用地、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项目用地建筑密度及容积率下限,建筑密度不低于40%,单层厂房容积率不低于0.6,多层厂房容积率不低于1,并要求行政配套设施用地不能超过整个项目用地的7%,做到规划先行,依规招商,合规发展,因规节地。

   三是严把产业方向关。在项目落户园区前,我们采取园区管委会、招商局、国土、规划、环保等9家部门实行项目会审制,严控项目入园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实力不佳企业入园。坚持按照“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要求来部署项目落户工作,严格控制和着力提高工业项目质量。不断做大做强特钢、机械制造、医药化工、能源、建材、纺织服装等六大支柱产业主导方向,引导产业集聚,以集中促集约发展。同时,严格实行项目立项实名制度,明确项目经营范围,杜绝圈地倒卖行为。一旦发现此类违规行为,一律不予供地;如已供地的,责令项目作适当调整并加以经济处罚,直至收回土地使用证。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是实现我区产业升级,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把节约集约用地的共同责任落到实处。正确处理用地与发展的关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道路,以节约集约用地来支持、保障和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科学发展与科学用地的和谐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