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来源:法制科    时间:2011-04-26 06:15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推 动 资 源 枯 竭 型 城 市 转 型

下陆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刘修海

  

   当前,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我国新世纪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下陆实际,我们要借助“世界地球日”纪念活动,提高全区人们对国土资源区情的认识和关注,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引导全区积极参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充分利用黄石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试点城市的历史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使产业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由一元化结构向多元化结构转变,走出一条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陆区因矿建厂、因厂设区,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区。“十五”前,采掘业是我区四大主导产业(采掘、冶金、建材和机械)之一,“十五”期间,由于资源枯绝,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先后关闭了辖区所有矿山、煤窑、洗矿厂和开山塘口,采掘业逐渐退出我区经济舞台。同时,为响应国家政策,先后关闭了辖区所有水泥企业,建材业也随之衰退。发展到现在,下陆区形成了铜、钢等资源加工和延伸加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的重工业经济结构仍然对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
   近年来,下陆区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但受到资源枯竭制约,下陆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依然存在经济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环境压力较大等问题。因此,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黄石市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重大政策机遇,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当前区委、区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就是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1999年,资源型城市云南东川市因资源枯竭由地级市降格为昆明市的一个县级区,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矿竭城衰”的城市。同样作为因资源兴市的黄石,因矿建区的下陆,我们一定要痛思自己城市的出路,积极探索“依托资源创业,超越资源发展”的新路,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我们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此,我们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工作全局,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产出最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积极制定和推行节约利用资源的措施,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通过供地结构、用地政策和节约集约用地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以土地收储、调控园区土地利用为抓手,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产业规模。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就是要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经济的发展在于产业的发展,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要以产业转型为动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针对下陆而言,就是要抢抓省、市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的机遇,在铜、钢等资源产业延伸加工上做文章,促进下陆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产业集群发展。要围绕铜冶炼及压延加工,打造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以大冶有色公司、中铝华中铜业公司、大江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铜产业,提高铜产业加工度,开发高精度铜板带、电解铜箔、优质铜线杆、铜合金棒材等产品,形成铜资源开发、冶炼、加工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要围绕钢产品延伸加工,打造黑色金属产业集群。按照“围绕一个核心,舞活两个龙头”的思路,即:以传统的机械加工制造产业为核心,舞活轴承和管业两大优势产业,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机械加工龙头型、旗舰型项目。支持新冶钢东钢厂区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支持人本轴承、哈特贝尔、精特轴承等企业发展壮大,打造中南地区精密轴承制造基地;大力扶持新兴管业扩能升级,打造华中管业制造基地。尽快振兴纺机、神牛等机械加工传统企业。同时使这些优势产业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一批上下游配套产业落户并做大做强。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就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对企业的清洁生产和节能增效进行引导和服务。今后几年内,下陆区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为手段,以项目为抓手,依靠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培育和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一是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项实施、滚动发展”的方式,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好、建设好下陆长乐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完成园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启动园区主干建设,完善园区供电、供水、排水等配套设施,促进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与黄金山工业园、大冶城北工业园、罗桥物流园的全面对接,实现协同发展。着力引进稀贵金属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入驻园区,综合利用冶金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灰、废液、废水,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二是要广泛开展清洁生产。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将工序中流失的物料和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构建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努力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就是要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城市,只能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一个人们普遍向往的创业居住、旅游度假的城市,才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实现绿色发展,还居民绿水青山,是建设天“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发展,更要环境;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此,我们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继续开展“五小企业”专项整治活动,加快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对全区重点污染源和重点耗能企业实行在线监测和日常监管。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力争创建一批省、市级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强化建筑节能和用电节能管理,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企业生产照明、城市公共照明和居民生活照明实行节能改造,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