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机关党建网 > 理论学习

魏文侯儒法并用兴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5-06-11 来源:省厅网站

   魏文侯(前472-前396)是魏国的创建者。三家分晋之后,在魏文侯的领导下,魏国成为战国首个崛起的大国。

  魏国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还是“人和”因素,魏文侯、魏武侯父子两代国君,在开国之后数十年,励精图治,讲信修睦,使魏国成为强盛一时的大国。

  《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一天,魏文侯向李克请教国相人选:“先生总是告诉寡人,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魏成与翟璜这两位大臣,先生看哪一位更合适担任国相?”李克没有说具体人选,只谈了谈自己对识人的看法:“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也就是说,要细致地观察他的行为:居常看他亲近谁,富贵看他结交谁,显赫看他保荐谁,困顿时看他何事不为,贫穷时看他何利不取!李克说,凭这五条您就足以确定国相人选了,何必征求我的意见!魏文侯大喜,说先生回去吧,我知道选任谁做国相了。

  一次,魏文侯与田子方在一起吃饭,欣赏音乐。魏文侯说:钟声不和谐,左边的声音好像略高。田子方只是笑笑,没有吱声。魏文侯迷惑地问:你笑什么?难道不是这样吗?田子方说:“臣听说,为君者致力于辨官,不着意辨音。如今主公着意辨音,臣担心会忽略对官员的识辨。”田子方的意思是说,为君之道,无非用人任事,国君关注的重点当在用人当否,不宜对臣下的具体工作,作即兴式品头论足。

  还有一次,魏文侯的嗣子魏击(约前432-前370)路遇田子方,下车伏谒施礼。田子方并没有还礼。魏击很不高兴,冲着田子方大声嚷道:“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意思是说,是富贵者可以高傲,还是贫贱者可以高傲呢?田子方平静地回应道,当然是贫贱者可以,富贵者不能。诸侯傲慢失其国,大夫傲慢失其家(封邑)。失去国家和封邑了,要想重新获得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我贫贱之人,言不听,计不从,拔腿就走,到哪里去不是贫贱呢!魏击,即后来的魏武侯,犹如被当头棒喝,赶紧向田子方谢罪。

  有担当、有事业、对未来有期待的领袖人物,应该比他人更自律更克己。司马光《稽古录》卷十六《历年图序》,相当于《资治通鉴》的大纲。他在文中论及五种不同的人君:创业之君、守成之君、陵夷(出现危机谓之陵夷)之君、中兴之君、乱亡之君。这些人君的差别不全是因为才能有高下,更取决于其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司马光认为,同样是中等才能,能够自我约束,即可守住家业不坠,是为守成之君;倘若不能自修,就会出现衰败的危机,是为陵夷之君。领导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说话,处事,为人,要比一般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更高的平台上,管理更宏大的事业。(选自2015年2期《紫光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