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庄村“绿色”转型见成效 ——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工作队扶贫记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20-12-25 17:31

 

隆冬时节,站在黄石金海管理区凡庄村女儿山山顶,眺望四野,只见山峦起伏,茶树碧叶翻滚,绵延无际。

“这都是村里的茶场。”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凡庄村工作队队长范柏林指着两座山头说,以前采煤留下的工矿废弃地,已经种植了白茶。
半个世纪以来,煤炭都是凡庄村的主导产业。2014年原黄石市国土资源局(现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帮扶以来,发挥优势,久久为功,引进白茶产业,凡庄村褪去“黑色”,转型“绿色”,蝶变重生。
过度开采 造成生态恶化
位于凡庄村的七约山,曾因煤矿而名声大噪,探明储量4000万吨,曾是我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
1976年,省七约山煤炭矿务局成立,矿山职工和家属3万多人,许多村民也在矿山务工。因人口聚集,当地店铺林立,村民生活因矿山日渐改善。
1993年,老井衰竭,新井又遇水患,企业亏损严重,所有矿井关停。民营小煤矿雨后春笋般涌现。
现任凡庄村党支部书记的费伙强曾是当地最早开采煤矿的经营者之一,哪里有煤就往哪里挖。“高峰时,村里有大小矿井30多处,周边山上随处可见,几乎家家户户与煤炭打交道。”他说。
靠煤炭,村里二层小洋楼成片出现,八成村民在外地买房。
收入提高了,生态却恶化了:空中飘黑灰,地上流黑水,山上开黑洞,田里堆黑土……地质勘察表明,开矿形成的采空区长达6公里,千余亩良田因地面塌陷被废弃,涉及8个自然湾、1950人。
2013年,金海管理区关停所有煤矿。
出谋划策 引进白茶产业
煤矿关闭了,产业如何发展? 
首先争取项目平整土地。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挥部门优势,积极争取全国工矿废弃地试点政策,对七约山工矿废弃地实施生态修复治理,搬走黑矿渣,填平黑洞口,平整土地千余亩,凡庄村产业发展有了土地基础。
村里整出了土地,发展什么?
驻村工作队帮助谋划。经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村干部到浙江安吉学习考察,分析对比两地自然条件,发现极其类似:安吉黄杜村可以发展白茶,凡庄村为何不能?“背靠父子山,面对大冶湖,气候适宜,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这是白茶种植的绝佳之地啊!”经咨询省内外农林院校和科研院所,结合金海管理区产业发展规划,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研究,决定在村里发展白茶产业。
发展白茶,谁第一个吃螃蟹?
驻村工作队宣传发动。2014年,费伙强领衔成立百峰山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荒山300亩,引进浙江安吉技术栽种黄金芽茶叶。在他的带动下,民营煤矿纷纷转型,改采矿为种茶。截至目前,十余个民营煤矿先后成立百峰山、众鑫、勤华、狮子口和金凡共5个合作社,将所有矿山和部分村民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发动贫困户发展当家茶园,全村种植白茶近千亩。
久久为功 产业扶贫见成效
依托白茶产业,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95人已脱贫,周边村民也被带动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贫困户除土地流转收入外,就近务工年收入一般3000元至5000元,有的甚至超过1万元。
但是,发展白茶并非一帆风顺。
缺资金,驻村工作队帮助筹措。几年来,驻村工作队共争取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相关部门资金130万元,支持村白茶产业发展,用于育苗、栽植、除草、施肥、灌溉等田间管理和采摘加工。
缺技术,驻村工作队请来外援。除加强日常指导外,聘请安吉白茶种植专家和农业、林业方面专家开展技术指导,组织合作社和贫困户开展白茶种植、采摘加工等专业学习培训,推广使用新技术,严格标准生产,确保种出生态环保无污染的好茶。
缺市场,驻村工作队帮助销售。今年以来,疫情、汛期叠加,白茶销售陷入困境,驻村工作队帮助注册扶贫网,搭建网络销售平台,采取产业帮扶+消费扶贫模式,争取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购买村里白茶产品,帮忙“带货”销售白茶近600斤。
2019年秋季,当地遭遇大旱,山坡上不少茶树枯死。痛定思痛,驻村工作队争取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支持,落实资金在茶园里安装现代化喷灌系统。
目前,凡庄村的白茶产业已进入稳定发展期。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工作队表示,将继续扶持凡庄村白茶产业发展,做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