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以人民福祉为念 昂首阔步打造重要增长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来源:黄石体育发展中心    时间:2024-01-18 09:53

相关文件:划重点!黄石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来了

   2023年,黄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六个聚焦、六个打造”重点任务,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以供应链平台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做好强信心、稳增长、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2024年,黄石咬定目标不放松,狠抓落实不懈怠,用新的奋斗书写新的历史,全力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黄石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回眸2023

  我们走得很坚实很有力量

  经济运行整体向好、进中提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00亿元、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

  ●投资后劲持续增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70个、总投资3500亿元,投资过百亿项目8个。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88个、竣工投产460个。

  ●消费活力加速释放。组织促消费活动86场,拉动消费30余亿元。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4.19%、39.13%。

  ●进出口优势不断巩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家,完成进出口总额450亿元,连续13年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无申请兑现拨付资金6.01亿元,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0.86亿元。

  创新动能全面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

  ●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明显。完成工业技改项目118个,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第三次获国务院表彰激励。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7家和86家。

  ●产业“双链长制”全面实施。围绕10个重点产业制定出台产业链供应链三年行动方案,有色金属、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产业分别增长36.5%、6.4%、6.75%。

  ●园区集中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至全国百强园区92位,大冶湖高新区全国考核排名前进14位,新港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下陆区电子铜箔产业集群获批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黄石港临空商务区空港数字物流产业园建成开园,阳新、西塞山两家化工园区通过省级认定。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积厚成势。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黄石(上海)离岸科创中心实现“满园”,黄石(深圳)离岸科创中心、武汉大学(黄石)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建成运营。

  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向现代化大城市加速迈进

  ●城市畅通工程加快建设。实施磁湖大桥等重点项目28个,桂林南路立交、上窑高架桥、黄石大道“四改六”一期、延安路改造等建成通车。

  ●大冶湖新区建设提速。中国黄金华中总部、移动鄂东大数据中心、黄石农商行总部等35个集聚发展重点项目加快实施。

  ●老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3个。出台全国地级市首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完成加装电梯270部。建成口袋公园12个。

  ●城市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全国第1,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复审顺利通过。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黄石)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等60余项重大活动。

  开放优势日益扩大,融入武汉都市圈步伐加快

  ●交通外联内聚能力增强。武阳高速提前9个月建成通车,大广高速新增东方山互通、机场高速二期顺利推进,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路等对接花湖机场“三条快速路”加快建设。

  ●圈内协作更加紧密。1101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市通办”,武黄城际铁路即将实现公交化运营。

  ●港口物流优势持续放大。全市完成货物吞吐量8338.5万吨、增长21.62%,新港新建成8个万吨级泊位、总数达23个。全市新增3A级以上物流企业10家。黄石成功列入国家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开放平台不断健全。鄂东首个综保区封关运营,跨境电商业务全面对接顺丰集团,获批货代机构国际快运资质。黄石被新认定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获批湖北自贸区黄石联动创新发展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省首个“政策计算器”建成运营,47个改革事项纳入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高效办成一件事”考核全省排名前列。

  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加快补齐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基地10万亩,新增国家级农民合作社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家。

  ●流域综合治理有力推进。实施水利重点项目45个,富水灌区续建配套二期等22个项目建成,12.2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巩固提升。

  ●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新改扩建“四好农村路”617.29公里,完成“千村万树”造林绿化3.47万亩,新增省级和美乡村建设试点村11个,新增乡村振兴省级示范镇3个、示范村20个。

  ●农村活力加速释放。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65万元、增长12.8%。大冶进至全国县域经济百强57位,阳新进至中部县域经济百强84位。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成效显著

  ●生态治理力度加大。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487个,5个国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保持100%,优良天气比例80.8%,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考核获全省优秀等次。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出台稳岗促就业“黄金十条”,新增城镇就业5.48万人,引进“新黄石人”2.21万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48亿元。

  ●十件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筹集保障性住房3500套,解决1.5万户新市民、青年人、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问题。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638户、主次干道无障碍改造34条。

  风险防范有力有效,社会大局持续保持和谐稳定

  ●粮食安全更加稳固。复耕撂荒地1.0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8.84万亩。粮食总产量增长1.99%,增幅全省第3。

  ●能源安全保障有力。金上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等13个重大能源项目加快推进。

  ●债务化解实现重大突破。实施政府平台公司增资扩容行动,国投集团、新开投获评“AA+”信用等级。

  ●房地产市场在全省率先企稳。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7个重点“保交楼”项目全部完成销号。

  ●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深入推进。临水临崖隐患路段整治经验被公安部肯定推广,应急消防能力持续提升。

  ●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刑事警情、案件分别下降26.4%、17.7%,民生案件破案率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

  展望2024

  我们坚定不移为民增福祉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0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

  0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

  0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

  0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

  05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

  0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

  07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

  08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09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省定目标

  实现目标要求,着重把握五个关键

  坚定不移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坚定不移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坚定不移统筹发展和安全

  坚定不移改进工作作风打造奔跑型政府

  2024年“十件实事”

  ●1.全市建成幸福食堂100个,实现万人以上社区全覆盖;新增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1000户;每个县(市)区至少新建1所公办示范性托育服务中心,新增托位1200个。

  ●2.全市完成新改扩建学校项目12个,阳新职教园开工建设,新增学位1万个;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确保全市60%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

  ●3.改善门诊医疗保障待遇,将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报销种类分别由16种、29种均扩大到37种,并进一步提高其医保待遇标准;大冶、阳新围绕人民医院,提升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实现紧密型医共体全覆盖。

  ●4.开展补贴性职业培训2.5万人以上,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000人,确保城区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至少1人就业,实现家庭就业全覆盖;鼓励企事业单位开辟面向大学生就业岗位3万个以上;制定返乡创业人员专项扶持计划,帮助1万人返乡来黄创业。

  ●5.为“新黄石人”、青年人、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住房困难人员等群体提供保障性住房5000套;鼓励“以小换大”“以旧换新”改善住房条件,为1万套房屋提供政策性补贴和公积金优惠。

  ●6.全市完成40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3.4万户;新开工危旧房改造2000户以上;新增既有住宅加装电梯800部以上;建设10个以上社区体育场所。

  ●7.新改扩建青龙山、大众山和团城山公园,新建口袋公园12个;建成花园社区10个、花径小路10条,评选花园阳台1000户;建成环磁湖绿道,建设大冶湖北岸绿道20公里。

  ●8.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智慧停车平台,新增城区公共停车泊位7000个;新建新能源充电桩3000台套;实施科技赋能交通,优化信号配时路口224处,实现10个重点路口自适应控制;建成城市智慧节能系统,更新40条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LED路灯。

  ●9.按照“清通畅、码整齐、扫干净、保常态”的底线标准,完成全市70%以上的村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市创建“和美乡村”示范带3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36个;打造“四好农村路”700公里:实施“千村万树”绿化提升行动,完成绿化面积4.1万亩;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9座。

  ●10.发放文化、旅游、体育、商业等各类消费券1亿元以上,鼓励企业与政府合作举办各类聚人气的文旅体商活动,力争周周有活动、月月很精彩。

  奋楫笃行 抓好十大重点工作

  坚持科技引领、集群强链,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工业强市建设

  ●突出链式发展、梯队培育。深入实施“双链长制”,大力实施“五个一百工程”。

  ●突出科技赋能、数智转型。深入推进“揭榜挂帅”产学研合作。抢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风口,培育大功率激光器、集成电路、绿电绿氢制储加用等新增长点。

  ●突出节能降碳、扩绿增效。实施新一轮高层次“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推进“双碳”工作、国家“无废城市”建设,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坚持激活消费、优化投资,持续扩大有效需求

  ●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坚持“一月一会”,高质量举办专题招商活动。深入实施“双月开工、季度拉练”机制。

  ●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实施重点商贸服务业项目40个以上,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0家以上。发展首店首发经济,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促进汽车、电子产品和家居消费。

  坚持先立后破、深化改革,持续增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动力

  ●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扎实抓好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工作。

  ●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持续开展“双千服务”“一把手周末跑工地”“企业家早餐会”等活动。更高水平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

  ●着力优化要素配置。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三年攻坚行动,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抓好重大试点示范。推进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开展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融圈入群、聚力发展,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力打造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加快机场高速二期等项目建设,建成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大广高速新增东方山互通、大泉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

  ●全力打造长江水铁联运重要节点。加快新港多式联运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建成新港棋盘洲港区三期、谋划启动四期。推进沿江疏港铁路二期、山南铁路适应性改造、绿色廊道运输等项目建设。

  ●全力打造临空产业和服务集聚区。完善下陆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周边配套,高标准建成黄石港空港智造产业园、临空商务产业园。推进大冶临空经济区医院、学校等项目建设。

  ●强化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和外贸主体培育。推进湖北自贸区黄石联动创新发展区建设,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海外仓建设。

  坚持有机更新、精细管理,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加快老城区更新改造。坚持共同缔造,推进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综合改造。实施老城区天然气场站搬迁及配套管道更新改造工程。

  ●加快大冶湖核心区集聚发展。加快四棵大道、体育南路东延等道路、保利商业综合体、教育城商业街、总部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塑造特色文旅品牌。建成“华新1907”湖北美术学院黄石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办好地矿科普大会、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等品牌节会活动。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结合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实施城市环卫效能提升工程,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坚持城乡融合、区域协调,持续推进强县工程和乡村全面振兴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大冶湖水产生态养殖、阳新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二期等特色基地建设。实施油茶产业扩面提质、80万羽蛋鸡养殖等项目。

  ●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全面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推进大冶市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阳新县供销综合服务等试点。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和特色小镇建设。支持大冶冲刺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阳新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开发区·铁山区争当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主战场、排头兵。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一体推进整治村达标、示范村创建。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救助等体系,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绘就美丽黄石最美底色

  ●坚决扛牢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提质增效行动、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坚决完成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年度整改销号任务。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开展碧水保卫战“幸福河湖共同缔造”行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三大”治理攻坚战役和“六大”专项提升行动。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突破性发展绿色金融,鼓励企业参与碳排放权、用能权和气候投融资交易。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着力稳就业扩就业。城镇累计新就业5万人以上,高校应届毕业生留黄率达到24%。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加强“一老一小”保障、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和急难临时救助。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合法权益。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创建省级示范教联体5个。新改扩建黄石三中、十四中、沿湖路小学等学校。做强武汉都市圈光电子技工教育联盟。

  ●全力守护人民健康。推进市工矿医院综合楼等项目建设。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基层首诊率。深化“三医联动”改革。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成24家镇村文化站场提档升级,加快新国乒基地等项目建设,高水平承办全国全民健身大会。

  坚持安全发展、精准施策,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守牢流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大冶“六湖连通”等工程建设。大力整治“头顶塘”,加快构建“东楚安澜”现代水网。

  ●保障粮食安全。建设高标准农田6.14万亩,积极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促进粮食生产增产增效。

  ●维护经济安全。统筹经济发展和金融风险防范,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积极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积极创建全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坚持敢作善为、高效落实,持续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政治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深入推进“八五”普法。依法依规抓好“五经普”工作。

  ●强化担当作为。坚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确保定下的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永葆清正廉洁。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强化政府系统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着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