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机器轰鸣、尘土飞扬的矿区,如今正在逐步焕发出新的生机。近年来,阳新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让昔日“疮疤”逐渐愈合,重现绿水青山。

阳新县矿产资源丰富,历史上粗放的开采方式在支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生态环境留下了沉重的负担:山体裸露、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隐患突出……面对历史欠账,阳新县下定决心,将矿山生态修复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头号工程”之一。 修复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于已关闭的矿山,采取地形整治、土壤重构、植被恢复等综合措施,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逐步恢复区域生态功能。
对仍在生产的矿山,则严格落实“边开采、边治理”的要求,督促企业履行修复责任,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扰动和破坏。同时,积极探索“生态修复+”模式,将治理后的土地与农林渔业、旅游观光等产业相结合,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多座重点矿山的修复治理工作,累计复绿面积达数千亩,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坑,如今已是草木葱茏;昔日扬尘严重的矿区道路,现在也变得干净整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