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见证 | 保护产权显担当,登记为民守初心——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实

来源:大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时间:2025-05-09 08:51

十年,是一段砥砺奋进的征程;十年,是一份为民初心的坚守。自2016年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以来,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始终以“保护产权、服务民生”为己任,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纸质资料”到“共享获取”,从“窗口排队”到“指尖办理”……十年间,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与时代同行,与民心共振,用高效、便捷、温暖的登记服务,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居梦”,绘就城市发展的“新图景”。

十年耕耘——从“跑断腿”到“指尖办”,服务升级加速度

“真的很方便,我记得14年的时候,办证得跑好几个部门,仅产局就得去四次,还得回家等好多天,现在不到一个小时就把不动产登记手续给办完了。”近日,家住大冶市某小区的李先生办理好登记业务后,十分开心。在李先生的印象里,十年以前办理房屋产权登记不仅需要提交多套资料,还得辗转于房管、税务、银行、国土等多个部门、单位之间。“现在不用来回跑,一个窗口一次性就能办好,既高效又便捷。”李先生说。

2018年,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开启“一站式”服务便民窗口服务


从2016年6月29日,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挂牌成立,负责全市土地、房屋、林地、水域滩涂等不动产登记职责,到2018年12月20日,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便民窗口开始服务群众。从2020年1月,新冠病毒疫情下的正常登记、主动服务,到2022年5月,大冶市不动产登记常态化进入“160”模式,再到2024年发出首本取水权不动产权证,十年间,不动产登记领域经历深刻变革。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始终以“依法、便民、优质、高效”为导向,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不断探索升级服务模式,走出一条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展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推进综窗改革: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聚焦服务效能提升与流程数字化重构,全面实现“一窗一人受理、后台并联审批、部门集成服务”模式升级。十年间,通过打破部门壁垒,联合税务、住建等部门对“一窗通办”窗口服务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业务由“一窗联办”升级为“一人一窗一事一次”模式,将原有的交易、税务、登记工作人员组合式综合窗口调整为不动产登记综合受理“一窗通办”窗口,通过打通系统平台,数据信息互推,实现业务审核、交易和税收申报核查结果、登簿等流程全程“线上跑”,同时实现不动产登记与土地出让金、契税征收一窗受理、一事联办。

坚持流程再造: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持续拓展不动产登记“联办事项”。在不动产转移登记与交易、缴税“一事联办”基础上实现水电气网一体化过户、继承赠予公证、离婚析产等业务“一窗联办、一表申请、一套资料、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让企业、群众能够体验到“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获得感。通过大力推进“三减一降”逐步实现部分登记类型“零材料零环节”办理,十年间,将办理时间由法定30个工作日逐步减少至5个工作日、1个工作日,“190”模式,再升级为常态化“160”模式,有效提升效率和流程,网办率达90%以上;推动合同备案信息、身份证、户口簿、营业执照等信息材料的共享获取,实现产权交易线上缴税、缴费,对新建商品房转移、存量房转移、抵押登记等业务全流程网办。

深化创新发展:十年耕耘带来十年的创新收获,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推动“电子证照”普及应用,进一步降本增效;构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体系,一是通过全城同标实现“全域通办”,依托一体化协同办理平台实现“武汉1+8都市圈跨域通办”,采取异地帮办、异地代收的方式实现“跨省通办”服务。二是将业务延伸至金融机构、公证机构、民政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等110余个便民服务点,打通不动产登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三是部分高频登记事项下沉至15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分中心及部分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农村不动产“就近办”,让农村群众不出乡镇就可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不动产登记服务。四是主动提供“点对点”网办接口,开通协助权限,助力司法云查控;稳步推进二手房“带押过户”(含跨行)、网办自助区(含帮办、代办)等多个事项改革;简化不动产非公证继承手续办理模式,规范健全告知承诺制等方式简化规范不动产非公证继承手续;积极推动取水权不动产证书发放及抵押融资,稳步推进地籍调查贯穿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与三维地籍调查建设,以技术革新推动服务升级,全力打造“智慧赋能便民利企登记”新标杆。


十年守护——从“有居”到“优居”,为民解忧显温度

“以前办证要跑断腿,现在家门口的服务中心就能办,3天就给我把证寄来了,真没想到这么快!”近日,家住刘仁八镇大庄村的刘先生拿到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时,忍不住感慨。他清晰记得2015年申办证书时,需要先到村委会申请,依次去农经所、政府农办审批,最后到农业部门合同备案,前前后后跑了七八趟,等待时间过长,光材料就准备了厚厚一摞,如今只去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不动产权证书(土地承包经营权)就免费邮寄到了手里。“有了这本证书,我的承包地有了‘身份证’,我心里踏实多了”刘先生笑着说。

2024年,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发出首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登记证书


2024年5月11日,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发出首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登记“红本本”,标志着大冶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入常态化登记模式。自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先后承接林权、水域滩涂、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自然资源统一登记职责以来,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落实专人专班负责具体工作,不等不靠,大胆探索,主动对接水利、农业部门和大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股室,克服原有数据信息基础薄弱、共享不完全等困难,制定从受理、审核、登簿的登记流程,开启大冶市林权、水域滩涂、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自然资源统一登记新篇章。

十年奋进,大冶市不动产登记工作以改革为笔、以民为本,书写从“难点堵点”到“高效服务”、从破解无证房“办证难”到实现宅基地“应登尽登”、从工业用地“集成审批”“五证同发”到项目“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等一系列转型答卷,为城市发展、乡村振兴、营商环境优化注入持续动能。

破解“办证难”: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因历史规划缺失、权属不清、手续不全导致的“无证房产”难题,坚持“尊重历史、依法依规、便民利民”原则,探索构建“三办”服务模式。建立“一楼一策一专班”机制,逐一交办整改,明确各类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路径,用好“证缴分离”“票税分离”“包保销号”等举措,按照“群众无过错即办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化解办证难题,推动“问题房产”变成“安心资产”,十年来,成功化解大冶市海雅二期、实验中学BCD栋,还地桥东方名居、维尔斯京、怡馨小区8号楼等30余个小区一系列的办证难题,辖区内办证难题化解率100%。

助力乡村振兴:聚焦农村宅基地“权属不明、登记滞后”等难题,中心坚持创新构建“三级联动+三到位”服务模式(政策宣传到位、测绘服务到位、发证验收到位),全面铺开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实现权籍调查与数据入库完成率100%,登簿率100%;通过在全市各个乡镇(街办)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农房登记窗口,与不动产登记系统互通,采取窗口受理、后台审批、批量公示、批量缮证的模式,完成全市365个行政村,13个城市社区居委会确权登记,发放宅基地使用权证14.8万本。

护航企业发展: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机制、优化审批流程、破解产权难题,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设立“首席服务员”,实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不动产登记等105个审批事项“一站式服务”;推行工业用地分割登记,从多部门分别踏勘现场、收取资料,优化为由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牵头联合踏勘现场,收取一套资料,有效提升办事效率;全面推广国有土地使用权预告登记业务、交地(房)即交证等一系列创新措施,构建高效不动产登记服务体系。


十年初心——党建领航强队伍,砥砺奋进再出发

“要不是你们主动找我说这个事,我这腿脚不便的真不知怎么办证。”大冶市馨园小区独居老人王奶奶近日接过工作人员送上的不动产权证书时感慨道。因腰椎疾病无法下楼,老人一直没有去办证。“儿女都各自成家搬出去住了本来想着怎么也得上门找你们的,没想到反而是你们上门帮我解决了难题呀。”

2025年,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

2025年3月12日,这是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的常态化工作场景,也是用“主动服务的加速度”丈量“民生保障的温度”画卷的一角。十年深耕,不动产登记领域以党建引领开启服务新篇。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强化组织建设、创新服务机制、深化廉政教育,推动登记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转变,擦亮不动产登记队伍清正廉洁高效的底色。

发动红色引擎: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以“党建+业务”融合为抓手,聚焦“冶惠登”党建服务品牌,全面提升宗旨服务意识。通过组建企业服务工作队、移动办工作队、便民服务工作队、党员先锋队岗、“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办不成事请找我,党员包保工作室”,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绿色通道等服务一千余次,获“黄石市红旗型党支部”“黄石市文明单位”等荣誉,获赠锦旗300余面。感谢信数百封,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考核中曾取得第一名及第三名的好成绩。

主动淬炼本领: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纳入日常重要工作事项之一,通过“三会一课”、职工大会、业务培训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年均不少于24次,中心每年常态化开展“周小训”活动,年均培训次数40余次。确保在岗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

坚持廉洁护航: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构建“阳光登记”体系,公开办事流程、收费标准,接受社会监督,十年“零违纪”“零投诉”,守护群众合法权益。定期举办警示教育专题教育。“警示案例库”截至目前共收集警示案例共计67例,中心开展“以案促学”,引导工作人员增强服务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树立不动产登记队伍的良好形象。

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探索“不动产登记+民生服务”场景延伸,以更智慧的体系、更暖心的服务、更坚实的担当,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