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局:严守“三线” 筑牢粮食“耕基”

来源:大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时间:2025-04-07 16:11

2024年以来,大冶市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时刻牢记耕地保护“国之大者”政治责任,全面落实湖北省、黄石市关于耕地保护工作部署,紧紧把握新增耕地资源挖掘、耕地流失整改、耕地林地布局优化等重点任务,明确红线、筑牢防线、严守底线,全力以赴写好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答卷。根据2024年国土变更调查“一上”成果,大冶市耕地面积67.03万亩,较上一年度净增加0.76万亩,较2020年净增加1.02万亩,大冶市荣获湖北省2024年度耕地保护先进地区。

一、坚持谋定快动,明确耕地保护红线

2024年,省自然资源督察办公室印发《湖北省耕地保护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大冶市对标对表,狠抓落实。一是强化体系建设。率先在黄石地区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的通知》,明确“党委政府同责、乡镇主责、部门共责”三责任,建立“监督考核、分级运行、协调推进、宣传引导”四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体系。二是统筹谋划推进。结合大冶实际,印发《大冶市2024年度耕地保护考核指标表》和《大冶市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工作方案》,明确了耕地保护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三是层层压实责任。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耕地保护工作调度会、专题会、耕地保护督察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等,大冶市局牵头实行耕地保护“周调度、月通报、年考评”,督导各乡镇落细落实耕地保护各项任务,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二、坚持深度挖潜,筑牢耕地保护防线

挖掘耕地占补平衡后备资源潜力,全力以赴拓展耕地增量。一是深挖后备资源空间。年初谋划启动林地空间后备资源摸排工作,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以陈贵镇为试点,根据“三调”和最新变更调查成果及林业“一张图”管理数据,提取15°以下林地空间,结合“天然林公益林”“农村承包经营权范围”“林草湿荒调查”“村庄规划和重大项目规划”等政策和数据,依托最新的遥感影像图,内业摸排全市耕地后备资源,外业现场调查核实,在征求相关市直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可垦造的后备资源数据图层。二是全力推进耕地流失整改和林地空间垦造。印发《大冶市2024年耕地流失整改和15°以下林地空间耕地垦造工作方案》,成立市、镇两级工作专班,局内部成立七个工作指导组,由分管班子成员带队,全程上门服务指导乡镇采取“举证一批、整改一批、补充一批”的方式推进耕地流失整改和林地空间新增耕地任务。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计新增耕地11164亩,新增耕地规模位于黄石第一。三是加强耕地保护资金保障。参照省内相关县市耕地保护工作经费,以地表无建(构)筑物的300元/亩、地表有建(构)筑物的600元/亩、坡度15°以下林地空间耕地垦造的1000元/亩标准,市政府近2年投入耕地流失整改费用2900万元,对按时完成整改任务的乡镇实行费用奖补,提升乡镇整改垦造的积极性。

三、坚持严肃考核,严守耕地保护底线

把66.01万亩耕地和57.3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作为耕地保护绝对底线。一是及时工作提醒。结合变更调查监测数据、后备资源数据,对各乡镇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考核指标进行评估测算,提示各乡镇的耕地保护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让各乡镇实时掌握、对标对表,确保高于考核值。二是严格执法督察。落实“领导班子+股室单位+基层站所”三级联动机制,局班子成员分片下沉检查,压实基层耕地保护全员全覆盖巡查责任,以卫片图斑、信访举报、巡查发现、上级交办等问题线索为抓手,对破坏耕地行为严厉打击,发现一起,“利剑出鞘”顶格处罚一起。三是严实细真考核。制定耕地保护考核评分细则,将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新增耕地垦造和耕地流失整改、违法占耕比、年度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存量卫片问题整改和督察问题整改均纳入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内容,深入乡镇现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实行耕地保护考核,做到考核过程不简化,肯定成绩不夸大,指出问题不掩饰。

下一步,大冶市局将继续把耕地保护作为头等大事,充分利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这个契机,全面摸排耕地不实和永农不实问题,将能够整改的地块纳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范围整改到位;将基本农田划定不实问题和确需调出且符合调出规定的地块纳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永农调整方案,进一步扛牢“国之大者”政治责任,久久为功,扎扎实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为守牢黄石市耕地保护红线贡献大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