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要点出台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21-03-31 17:21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自然资源和规划机构改革后释放新动能的关键之年。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战略要求,积极融入新时代、新理念、新格局,围绕深化五大转型、丰富拓展五城建设内涵和四个再造目标,持续提升资源要素精准保障能力,坚决守牢各类自然资源和规划红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破解发展空间受限、要素保障制约、生态修复短板等难题,做到思想破冰、改革创新、担当善为,奋力开启黄石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我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流服务和资源保障,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一、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新格局

1.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工作,将各类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成果上图落地,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一心两带、多点支撑、全域一体区域协调发展布局落地。推动市政府出台落实相关领域专项规划共同编制政策意见,配合省厅编制光谷科创大走廊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促进三纵一横乡村区域发展布局落地。

2.发挥规划引领和管控作用。抢抓武汉城市圈同城化、都市圈、城市群发展机遇,统筹规划黄石都市区,划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单元,编制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引领和辐射带动大冶湖生态新区、科创大走廊、临空临港经济区、沿江经济带等全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开展市县两级新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矿业绿色发展布局。支持西塞山区工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支持县(市、区)共建飞地园区

3.着力提升城市建设规划水平。加强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和建筑风貌管控,对接鄂州花湖机场南北通道、西部陆路通道、城区路网升级改造规划研究,超前服务科技城、教育城、综合保税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电商产业园、沿江综合整治、有轨电车、微循环道路改造、城市更新改造等重大项目规划。支持森林工厂、花园小区、绿色园区、公园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促进工业锈带生活秀带转变。

二、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4.完善耕地保护考核机制。健全完善党政同责耕地保护考核责任制,开展十三五时期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工作,确保省级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开展补划永久基本农田问题核实和整改工作。

5.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开展长江经济带耕地占补核查专项行动,严防占补平衡破坏生态问题。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做实市级统筹指标库储备。

6.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研究探索分类处置政策意见,争取市政府出台农村农民建房审批监管实施办法。开展全市耕地非农化清理,严厉查处顶风违法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行为,坚决遏制新增问题。

三、提升资源要素精准保障能力

7.快保尽保重点项目用地。精准编制项目落地实施方案,同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年度项目库建设。统筹使用新增计划、增减挂钩、增存挂钩指标,快保尽保卫生防疫、水利、生态补短板项目和先进制造业以及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用地,优先保障四区N重点区域用地。

8.做好集约用地挖潜文章。落实增存挂钩制度,开展土地出让和存量建设用地消化处置专项治理行动,完成省厅下达我市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任务。理顺市城区土地储备关系和顶层设计,完成收储土地入库任务。

四、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9.优化审批服务环境。坚持思想破冰引领发展,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落实好全力打造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一流营商环境四个升级版(审批改革、政务服务、要素保障、包容监管等升级版)行动方案。深化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评合一”“多验合一改革,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用地审批、矿权审批一网通办”“市域通办”“集中审批。深化三项集成改造(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服务事项、矿产资源审批服务事项、自然资源信息化服务能力提升),更大力度减环节、减流程、减时限。推广互联网+审批”“一张网服务和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一证一码、拿地即拿证以及建设用地地灾及压覆矿产双评价查询等服务模式,实现审批服务权责事项规范化、清单化、动态化管理。

10.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落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轻微违法违规行为首次不罚企业宁静日”“容错免责”“不动产点对点查控”“信用归集与修复”“好差评等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涉房维稳办证历史遗留问题矛盾化解,形成长效机制,防止老问题回弹。持续开展双千活动,擦亮企业服务店小二金字招牌。

11.深化资源要素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支持大冶市稳妥有序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推行亩产论英雄改革,健全完善开发园区集约用地考核机制,推广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租让结合、零增地技改、退城入园等供地方式。探索新型产业供地改革,制定创新型产业用地指导意见,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探索矿权储备改革,支持国有平台做强做大矿业产业,鼓励矿产资源优先向采、选、加合一的高端产业链企业聚集。完成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改革,完成矿产资源储量新老分类数据转换。

五、全面推动林业绿色发展

12.全面推行林长制。积极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构建党政同责、全员护林的林业资源共管机制。

13.积极创建林业生态品牌。指导大冶市创建全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试点县和国家森林城市,确保新增森林城镇1个、森林乡村5个。

14.推进国土绿化提质增效。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确保精准造林、上图入库新增面积2.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2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持续推进绿满长江行动,抓好沿江造林绿化补植补造抚育,高质量建成沿江79公里绿化长廊。完成良种基地建设3600亩、国有林场造林抚育8000亩、国有苗圃育苗400万株。组织开展义务植树40周年相关活动,大力推广互联网+义务植树造林模式。支持发展特色林业、林下经济,新增和抚育油茶1.65万亩,积极倡导一乡一木”“一村一果的林业旅游发展模式。

15.严格林业资源管护。编制和落实市县两级天然林保护实施方案,严格规范公益林调整,确保77.62万亩天然林和106.84万亩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确保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分别增长0.15%3%以上。制定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计划,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检疫监管,完成松材线虫病防治面积3.86万亩,确保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省控指标。

16.加强自然保护地和湿地保护管理。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完成磁湖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优化调整及申报工作,推进自然保护地规划编制、勘界立标、确权登记、绿盾行动、信息化监管等工作,编制完成自然保护地一张图。开展湿地动态监测工作,确保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50%。抓好兴隆咀河长制。

17.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能力提升年活动,创建省级野生动植物监测标准站1个。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清风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杀、交易、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完成古树名木核查及体检复壮工作。

18.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推进市县乡森林防火机构和乡镇村组防火巡护队伍建设,推广互联网+森林防火督查系统模式,完成3个国有林场监控系统建设,按照省林业局要求抓好森林火险卫星热点监测和无人机监控试点,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六、持续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

19.探索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启动编制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制定实施全市国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施还地桥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启动黄颡口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争创1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示范镇。统筹生态保护修复、造林绿化、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20.持续开展矿山复绿行动。基本完成三区两线”“五边区域、长江干支流等重点区域剩余56处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争取省厅验收中央财政支持矿山治理项目。新增绿色矿山8家,力争大中型绿色矿山创建达标率100%,小型绿色矿山创建达标率60%以上,总结推广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经验。

21.探索两山理念转化路径。探索研究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实施办法,指导阳新县完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省级试点任务,初步构建市场化多元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生态保护补偿和损害赔偿机制。

七、提高地质矿产服务保障水平

22.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积极落实市政府与省地质局地矿合作协议。持续推进建筑石料市场供应保障能力三年行动,探索建立矿山整合整治历史遗留问题处理长效机制。完成工矿废弃地资源调查,支持国有平台综合利用工矿废弃地和尾矿尾砂,最大限度盘活老旧矿山资源。支持地勘单位开展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鄂东南矿集区深部探测与深部找矿、尾矿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23.提升地质服务效能。推进全市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工作。完成重要矿产压覆及地灾评估成果数字化查询系统建设、城市地质调查规划成果评审、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构及数据整合等工作。支持矿冶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配合举办地矿科普大会。

24.增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建房及修路切坡引发地质灾害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组织实施屋场式防灾避险演练,完成阳新县马塘山、大冶市冯家山、西塞山区文化服务中心后山等项目验收,确保不发生重大地质灾害。

八、优化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和信息化服务

25.加快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转型。编制完成市县两级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建立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协同创新的新型基础测绘联动更新机制。加强地图市场监管和涉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安全保密工作,推动新型测绘科技应用。开展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更新,建立多测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开展测量标志巡查管护,及时更新发布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黄石子站点。完成全市测绘资质企业复审换证,全面规范测绘资质和作业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供、地图审核、测绘项目登记审批工作。

26.深化信息化融合。持续做好自然资源网络、信息化平台运行维护工作,确保信息安全。完成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一体化项目和城市三维数据更新项目,实现全局业务融合并对接政务一张网。初步建成二维三维一张图,推广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应用。按照省林业局要求积极推进智慧林业建设。

九、提升依法治理水平

27.深化法治建设。配合市人大开展《黄石市矿山生态修复条例》宣传和实施工作,确保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办件见面率和满意率均达100%。编制和实施八五普法及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案卷质量评查制度、行政执法动态巡查制度。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和自然资源领域公益诉讼工作,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推行多管合一双随机一公开归集管理,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抓好植树节、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世界湿地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全国宪法日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28.严格执法监察。持续推进环保督察、森林督查、卫片执法检查、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适时发布重大典型案例,探索人防+技防智能监管新模式。持续推进行业领域扫黑除恶正本清源整治行动。研究制定自然资源行政监督与公安、检察机关联合执法协调工作制度,构建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整改、早查处和部门提前干预联动监管机制。按照上级要求完成违建别墅问题后续整治任务。

十、夯实自然资源调查登记等基础性工作

29.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登记。统筹做好全市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按时完成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开展三调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全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成果接收工作。完成农村不动产登记数据汇交,完成阳新县、开发区·铁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发证任务。基本完成林权登记数据整合建库并汇交工作。探索建立一码管地工作机制,试行工程建设项目全周期管理。

30.加强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管理。完成公示地价体系建设,建成城乡一体化基准地价体系。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制度,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清查部级试点工作,配合做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编制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

31.提升机关服务水平。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完成机关数字档案室建设。严谨编制和落实部门预算,加强绩效管理。推进局校合作,提升项目谋划、储备、实施能力。确保绩效考核、信访维稳、政务信息、保密安全、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精准扶贫、招商引资等工作争先创优。

十一、持续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32.加强干部队伍政治建设。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完善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工作机制,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党的历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开展思想破冰、引领发展主题活动,对标对表思想观念陈旧、改革固步自封、工作消极怠慢、服务群众冷漠等四冰问题,落实四个一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强共青团、妇委会、工会等群团工作。

33.加强党支部和意识形态工作。持续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积极主动做好舆情导控工作,高质量办好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持续抓好创文和志愿者服务工作。

34.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开展廉政机关创建活动,聚焦资源配置、土地及矿权出让、闲置土地、规划审批等重点领域反腐败工作,构建权力清单化、清单流程化风险防控体系,自觉主动接受市纪委监委和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持续推进巡察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源头堵塞制度漏洞。

35.加强机构人事管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和绩效考核评价干部,注重培养阶梯式复合型人才,在重要岗位培养锻炼一批年轻优秀干部。争取市委编办支持,统筹推进事业单位和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完善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地机构,完成城区分局改革并理顺事权。配合市公安局做好市森林公安局机构改革转隶工作。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