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泥工灵巧的手造了个“微公园”

来源:东楚晚报    时间:2016-01-15 11:06

 

    每天,大冶罗桥街办金桥村樟树下湾的很多村民都要到一座名叫暗香园的微公园,转一转、看一看。

  这个微公园其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园,而是该湾泥工张友禄利用空余时间、在自家门口打造的。

  

  手上沾满混凝土的泥工,有一颗追求美的心 

  

  今年45岁的张友禄,从年轻起,就以做泥工为生。

  2006年春季一天,他从建筑工地浇完混凝土回家,双手和裤腿沾满了混凝土的残渣。

  “做泥工好是好,就是有点脏,”他不禁感叹道。

  他几乎每次从工地回家,都是“拖泥带土”。

  “可以搞点美的……”他想。

  他一直喜欢美好的事物,比如,美丽的花、漂亮的树、可爱的鸟儿。可是,天天到哪儿欣赏这些“美好”呢?

  他家在很普通的农村,不是城市小区。虽然农村有树也有花,但是大多长得零乱,不是很美好。突然,他想到了“培育”——在自家门口约55平方米的空地,自己动手,培育“美好”。

  

  修剪枝丫,让“树们”别致起来 

  

  张友禄买的第一棵树苗,是桂花树的树苗。

  这棵树苗高不到1米,刚好达到他的腰部。

  不少城市小区就栽种了这种树,寓意“花开富贵”。

  他把这棵树苗,像多年前在山上栽普通树苗一样,栽了下去。

  不知道要不要施化肥的他,就没有施化肥。

  不过,他想把外形如不规则圆球的树冠,修剪成正儿八经的圆球:“还是圆溜溜的好看……”

  这就需要剪枝。

  而剪枝是园艺的基本功之一。

  从来没有剪过枝不具备这种基本功的他,拿起剪刀,就朝着枝丫,哗啦啦地剪起来。

  10多天后,新长出来的枝丫,让树冠的外形又回到了不规则圆球。

  这是怎么回事?

  他仔细一看,朝南的枝丫,因阳光照得时间最长,而长得最快。

  他就重新操刀,剪南枝。

  这样,正儿八经的圆球再次出现了。

  不料,刚过10多天,“球”又不圆了。

  他不得不总结道:剪枝的时候,老枝、新枝都可以剪,南枝要多剪一点。剪枝如理发一般,需要隔一段时间就剪,而不能一剪了之。

  后来,他接连买了杜鹃、红花檵木、海桐、金边黄杨、大叶黄杨等二十多种树苗栽种。

  待它们长大些,他刻意剪枝,把这些树的树冠剪成了圆桌、喇叭或石台状。

  这些树的种类在城市小区很常见,但是造型,经过张友禄的一番打扮,格外别致。

  而在施肥方面,他有“独门秘籍”。

  这些树不一定要施化肥,它们被剪掉的枝叶落到它们的根部,就是它们的生态肥料。

  

  定名暗香园 希望香飘邻里家 

  

  到了2007年,桂花树开花了,杜鹃、红花檵木、海桐等景观树也开花了。

  这样,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浓香的、淡香的、雅香的……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各种颜色、各种气味、各个时节的花朵,在张友禄的家门口,轮流绽放着。

  “这真是一年三季不同景啊……”他的邻居们纷纷赶过来欣赏。

  于是,张友禄给这些景观取了个名字“暗香园”,并用油漆,把它写在一块石头上。

  “希望香气总是暗暗地飘到邻居们家……”他想。

  后来,他发现暗香园在冬季无花,就特别补栽了菊花。

  可是,当菊花谢了,枯萎的枝叶和茎就显得格外沧桑。

  于是,他再也没有栽菊花了。

  2012年,团城山公园举办奇石展,他发现石头虽小但特别有趣。

  “是啊,光有景观树,没有石头,怎么叫“园”呢?!”他想起了自己的暗香园。

  随后,他急忙骑摩托车,到黄荆山废弃的采石场捡石头,然后,又骑摩托车,到铁山木栏山废弃的采石场捡石头。

  他捡的石头,有的像长了铁锈的铁块,有的像晶莹剔透的玉。

  他把这些石头摆到暗香园里,与景观树相依相偎。

  “欢迎邻居们和社会各界朋友到我的暗香园免费参观啊……”他经常这样说。

  如今,“暗香园”在十八里乡,小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