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日报 记者 杜荣华 罗臻 东楚晚报 记者 周明 石振华)2月17日,正月初十,记者一行来到阳新县洋港镇,开启为期4天的“新春走基层”。原以为洋港又偏又穷,但拐过北山、南山山脉平坝,溯朝阳河而上,眼前的洋港街令人豁然开朗。随后几天的实地采访,洋港的发展态势、发展理念,洋港人为建设美好家园的精气神,被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串联起来,令人回味。
“一把火”烧出个绿色银行
龙港有钟山,洋港有月山。18日一大清早,我们在当地田畔村村支书柯尊其的带领下,沿着蜿蜒的山路向月山进发。月山与江西省瑞昌、武宁县接壤,大山相连。行至半山腰,几个山坡成片的小杉树林展现在眼前。小杉树不高,六、七十公分,亭亭玉立,满缀嫩芽,在阳光的照射下充满了生机。碎石茅草之间,夹杂着一些焦黑色残存,分明显示这里不久前发生过山火。
“这些山头以前是荒草,荒了二十多年。村民习惯了,也无人想到要去栽树造林。”柯尊其指着对面山坡说,“这些杉树林还是被一把火‘烧’出来的。”
被“烧”出来的树林?柯尊其的这个说法引起了我们的兴趣。随即,他向我们讲述了“平安夜的一把火”的故事。
2014年12月24日,晌午前,田畔村一如往常平静,村里的一些小年轻商量着到洋港街去过平安夜。下午2点左右,由武宁方向山头的一条火龙,突然沿着山脉向月山方向蔓延而来。柯尊其回忆,不一会儿,月山上出现几条火线,杂草被烧得劈啪作响,热浪袭人。由于现场风大,火势迅猛,风一吹,火焰腾起数米高,到晚上天空一片火红,浓烟飘向洋港镇区。大火烧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下午5点左右才熄灭。
“往年火灾,只要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也就过去了。说来也巧,那场火灾的头天,12月23日,是我们镇的镇党委书记杨前友到任。”柯尊其回忆,火灾后杨前友就和镇里的同志前往现场查看,发现被烧过的山脉以前一直是荒芜的,没栽过一棵树,被烧的全是杂草。镇里立马做出决定,要把这片荒山乘机种上树苗。这可以说是新任镇委班子做出的第一个决定。按照镇里的要求,他回村后迅速召开了全村会议,确定了植树造林的方案。
“会上,我们提出了资源入股,谁造林谁受益。”柯尊其说,全村140多户村民积极响应,2015年春天,全村老少拿上锄头铁锹上山植树造林。如今这1500多亩被烧的荒山都栽上了杉树。“再过十年,这片杉树林就成材了,一亩山林至少可以纯赚6000元。这可是我们的绿色银行呀!”
“无人区”来了植绿的大老板
月山群山连绵起伏,核心区海拔500米以上。这里曾经有几个小村落,120户人家,因山高路远,一直没通电,加上地质灾害,2000年后村民陆续搬迁走尽,这里一度成了“无人区”。 2011年的一天,渺无人烟的月山来了两位大老板——石教刚和胡幼军,饶有兴致地把这座大山跑了个遍。穷乡僻壤的月山为什么能吸引二位老板呢?那是因为月山有4.23万亩山场,属酸性土壤,气候湿润,植被丰富、物种多样,盛产油茶、高山茶、把竹、楠竹,适宜种植药材、蔬菜等多种果木植物。加上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规划建设得好,将是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绝妙基地。
放眼月山,二人喜出望外,决定在这里大干一场。当年年底,他们依托母公司湖北宗欧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与田畔村签下了租用月山的合同,头两年,宗欧公司每年付给村里2万元租金,第三年起,每年付3万元,并签约70年。 (下转第3版)
2012年开春,蜿蜒盘旋的小路变成了宽敞的大路,曾一度无人问津的月山,开始活跃起来,尘土飞扬,一台台机械欢快地穿梭在山场之中开垦,翻新泥土,几百号村民一手拿着小铁铲,一手拿着树苗秧忙碌开来。为抢季节种植树苗,公司派了两台面包车接送村民上下山,有些村民为了节省路途往返时间,干脆住在山上的旧房子里。
如今,宗欧公司租赁的荒山已完全绿化的有3000亩,半绿化的有近6000亩,种植的全部是经过景观设计的桂花、樱花、广玉兰等名贵树木花卉。加上利用形态万状的喀斯特地貌,洋港人与外界甚至洋人做生意的陆上通道,今年夏、秋季,这里将形成“石林花海,茶马古道”的生态观光旅游景观。
“我们计划总投资20亿元,开荒15000亩山场,依托自然生态和历史资源,打造一个融生态山地高效农业、传统文化、度假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古村落风景区。”宗欧生态公司副总肖勇告诉记者。
外来老板能治山发财,当地村民也看到了治山能致富。面对月山广袤的山场,田畔村“两委”成员几乎是人人带头,成立了造林绿化、山场经营合作社。在月山上采访,我们正好碰上了一拨投劳造林的村民。71岁的村民柯于农因刚栽完树苗,身上沾满了泥土,他说,他在月山上做了好多年了,“栽树、护林,我常年住在山上,一年能赚15000多元,比在家做农活要挣得多。”看着那忙碌的景象,柯尊其感慨:月山又有“人气”了。
“矿老板”一转身变成“林老板”
一提起洋港镇,略知一二的人都会说,那是个产煤的大镇。洋港地下的“鸡窝煤矿”尤其多。
柯愈林以前是个地地道道的煤矿老板。他说,他八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十八岁就开始和叔父一起开井挖煤。“我已经做了22年的煤矿生意。”他说,他很能吃苦,又有心计,当煤矿老板的时候,腊月二十八,矿里的民工都回家过年了,而他却自己顶上去挖煤;别人的矿一天只能出几十吨煤,而他的能出100吨煤。”2013年前,煤矿一吨售价700多元,成本不到300元,挖煤可是掏‘黑金’呀!可谁想,之后的煤矿售价一吨不到300元。洋港的煤炭经济算是走到了尽头。“最终,他被迫放弃了煤矿生意。看着村后被自己挖得千疮百孔的荒山,眼光独到而又不服输的柯愈林,最终选择了承包荒山,开始种植名贵花果,打造一个旅游风景区。
承包了600多亩荒山后,柯愈林常年吃住在山上,按照自己的思路,把每片荒山栽种不同的名花名果。为了能买到价格便宜的树苗,他听说九江南昌那边有便宜的桂花树卖,便半夜三点钟起床,开着货车赶往目的地,一直到晚上12点才回到家里。“说来我也是走火。当时南昌市一家苗圃的土地政府要征用,那家老板望着一园的树苗正干着急,我到时他喜出望外,基本上将那些树苗半价处理给我了。”谈及买树苗时的情景,柯愈林不是说自己多累,而是说自己多幸运、多高兴。
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在忙着栽树种果,身上沾满了泥土。谈起自己的事业时,他两眼深邃,信心十足。但记者问及他是否害怕失败时,他说,“我挖了二十几年煤,从来都没有怕过,现在更不害怕任何失败。只要努力地去做,不怕吃苦,我有信心做好。”
柯愈林还在自己的山头上按照不同的季节种上西瓜、花生等农作物,以此来赚些收入,充裕自己手头资金。他也有自己的现实困难,他说,“目前我已经投入了100多万元,手头上没多少钱了,希望能贷款50万元作为投资资金,也希望政府能给些政策,把上山的路修好。”
“我会抽些时间去很多出名的农场学习技术,搞花果不懂技术是不行的,我学会了技术就减少了风险。”柯愈林说,他把挂果的白梨树嫁接了红梨枝条,“市场价格白梨只卖2元一斤,而红梨价格可以买到四五元一斤。”
如今,柯愈林承包的洋港村茶林坪山与月山隔山相望,按照布局栽上了桂花树、茶树、茶梅树、广玉兰、红玉兰、杜鹃、紫薇、红枫、海棠、美国的红梨等名贵花果。柯愈林有句豪言:把这个山头打造成一个有档次的名花名果风景区。他还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理想:“我要在山顶上建一栋五层楼高的凉亭,到时候游客来游玩时,站在凉亭上,可以俯瞰整个洋港镇街,那种感觉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