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脱贫,产业先行——在阳新县三溪镇的高桥村,村“两委”班子和当地群众把这条守则奉为脱贫的“宝典”,走在了我市扶贫攻坚的前列。
绿满村庄,产业遍地。昨日,记者走进高桥村,一圈走下来,脑海里很自然地“蹦”出了这样两个词组。
绿,是高桥村的一大特色。
绿满山坡、绿满田野、绿满堂前屋后。无论是迎风舞动的板栗林,或是挺拔茁壮的桂花树,或是花卉苗木,一派盎然生机,展示出强劲生命力。“再过一两年,整个村将看不到空地,都将被绿色植被覆盖,实现无缝对接。”绿化,成为该村村支书明道良最引以为豪的事,他说,村庄之绿,不仅绿出了美,更是绿出了效益!
以经济林为例,截至目前,该村发展了500亩板栗林,在此基础上高桥村又更新换代,发展了香樟、泡桐、桂花树500多亩。在村头五斗山、明家垄山上,200多亩风景苗木已经到了上市季节,成为不断长大、看得见摸得着的“钱袋子”。
扶贫脱贫,高桥村一切围绕绿色产业做文章:300亩蔬菜基地、150亩稻虾连作基地、130亩莲藕基地、100亩山羊、鸭、鱼养殖基地,除了部分自留地,土地已经基本用完了,过去连片抛荒的土地,如今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农村最大的资源是土地,我们把土地的作用发挥到了极限。”明道良认为,绿为村之魂,业为魂之骨。
据了解,高桥村现有13个组17个自然湾,480户2287人,其中贫困户56户144人,贫困人口率6.3。2015—2017年度该村脱贫计划确定了建设项目12个,共计投资1734.8万元。这些产业,搭建起了该村发展的“骨架”,去年,该村人均年纯收入5553元。
在村里紫山药种植基地打工的张本开今年54岁,独自抚养3个儿女,自身患有多种疾病。张本开说:“光在紫山药基地,我平均一年可以做100天工,一个工100元钱,工资日结,我很满意!”
“过去的扶贫是‘一阵风式’、‘输血式’,现在变成‘长期驻扎式’、‘造血式’,作风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成效也是今非昔比。”湖北省残联组织联络处处长江传明评价说,高桥村产业的遍地开花,极好地为黄石地区贫困乡村脱贫提供了典范。
王伯超陵园、凤凰山文化礼堂、高桥千年古樟古桂花景点、三溪哦呵戏传承、餐饮娱乐、仙岛湖风景区后勤接待……一个个“金点子”冒了出来,在“两区两带”示范区建设指引下,在众多产业支撑下,高桥村的大发展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