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新下陆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2018年修订版) 公示文件

来源:国土空间规划科    时间:2020-10-28 10:09

《黄石市新下陆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2018年修订版)方案已经编制完成,为让公众充分了解方案内容,进一步征询公众意见,现进行方案公示,特公告如下:

一、公示时间:1028日至1128日止。

二、公示反映方式:

1、网上公示:http://zrzy.huangshi.gov.cn/

电子邮箱:hszrzyhghj@163.com

2、联系电话:0714-6286553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科

热忱期待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附件:《黄石市新下陆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2018年修订版)方案

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01028


《黄石市新下陆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2018年修订版)


一、规划内容

新下陆片区是黄石市下陆区重点建设区域,在城市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态势下,区政府提出五大功能区的战略思想。随着片区发展战略转变和城市建设的逐步深入,《黄石市下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版)》已不适应新时期新下陆片区发展的需求,为保证新下陆片区开发建设与下陆区及黄石市的发展建设相适应,有针对性地指导该地区内规划建设,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城区,同时为便于城市规划管理,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决定组织编制《黄石市新下陆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于20189月份启动,201810月——12月前后多次跟下陆区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汇报规划方案,201812月通过专家评审,201912月份通过市规划委员会。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对象为新下陆片区,位于黄石市下陆区西侧,范围东起磁湖湿地公园,西抵大冶有色冶炼厂及区行政边界,南至工业新区与下陆区行政边界,北到东方山景区和生态新城边界,规划总用地面积13.63平方公里。

2.功能定位

新下陆片区通过整合用地与功能,重塑公共空间,将新下陆片区打造一个集时尚商业、品质居住、高端商务、文旅孵化、现代产业为主的“综合发展区”。

3.总体规划布局

3.1规划结构

规划构筑“两轴三心五片区发展,一廊两屏多节点展开”的用地布局结构。

(1)两轴,下陆大道城市功能发展轴和东方大道城市旅游发展轴。

2)三心,商业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

3)五片区,新型社区居住组团、现代产业组团、高端商住组团、旅游配套服务组团、生态林地组团。

4)一廊,铁路景观生态廊道。

5)两屏,分别为东方山和黄荆山生态基底,为规划区构建城市生态绿色屏障。

6)多节点,为片区内的街头公园及邻里中心。

3.2用地布局

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占34.8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8.85%,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占10.56%,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占17.92%,公用设施用地占0.95%,绿地与广场用地占11.89%

3.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构建“区级综合服务核——街道综合服务中心——社区级邻里中心”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用地90.38 ha,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85%

3.4绿地系统规划

构建“两廊、三脊、四心、四轴、多节点”的绿地景观系统,形成内外渗透、有机融合的城市绿地景观,兼具生态涵养、水土保育和观光游憩等功能。

规划绿地与广场面积121.44ha,占建设用地11.89%。其中人均公园绿地5.25m2;形成“区级+社区级”二级公园体绿地系统。

3.5道路系统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规划将道路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微循环道路五个等级,构建“四横五纵”的路网骨架。路网密度为6.088km/ km2,满足规范57 km/km2的要求。

3.6市政设施

秉承区域共享共建的理念,通过与周边区域规划道路系统性的衔接,以道路为载体,完善新下陆片区内部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供应通道。

4.五线管制

4.1道路红线

红线是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规划涉及的道路红线包括:

快速路:大广高速连接线、宝山路;主干路:东方大道、下陆大道、长乐大道、石明甲路、发展大道、106国道;次干路:紫新路、北村一路、铜花北路、铜花南路、铜鑫路、铜冶路、铜乐路、老106国道以及两条规划次干路;其他支路。

4.2城市绿线

规划区内的城市绿线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绿线和广场用地绿线。

4.3城市黄线

规划区内城市黄线包括:供电用地、供水用地、环卫用地、消防用地、排水走廊与高压走廊。

4.4城市紫线

规划区内紫线范围包括历史建筑物下陆老火车站、下陆机修厂工人俱乐部旧址、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苏式建筑群、老屋湾古井、詹本七碉堡、有色办公楼旧址按紫线控制。

4.5城市蓝线

规划区内蓝线有老下陆港、园门景观水系、东港等水域用地。

5.用地建设规划管理

5.1开发强度

低强度: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市政公用设施

中低强度:部分居住

中强度:新建居住用地

中高强度:商业商务、现状部分居住

高强度:现状部分居住、规划商业地标建筑

5.2建筑高度

目前规划区内部主要以中高层建筑为主,城市干道的交汇处以高层建筑为主。

按照塑造优美城市天际线、保护自然和历史风貌特色的目标,通过建筑度分区,引导形成疏密得当、高低有致的空间形态,形成五级高度控制。

二、图纸

1.区位图

2.用地规划图

3.空间结构规划图

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5.道路系统结构图

6.景观结构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