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时间:2021-03-11 10:27

 

筑牢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本报记者 王晓晔

■人民是社会治理的主力军,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离不开人民参与
■加大对志愿者、各类信息员、乡贤能人等的培养培训力度,形成一批可以有效带动身边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明白人”
■用现代技术把人上不去的高山盯住、把人看不见的位移测到,精准化防灾减灾抗灾救灾


“我很牵挂玉树。”“后来对玉树重建情况,我一直非常关注。你们实现了‘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我为玉树的发展而高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代表扎西多杰在发言中讲述玉树灾后重建新变化时,总书记边听边记、不时询问。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就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或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让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形成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的局面,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全民参与、汇聚民智民力,筑牢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走好群众路线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安是最大的责任。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是参加全国两会的许多代表委员的共识。


去年,江西省上饶市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在防汛救灾中,上饶市不仅实施应急管理、水利、气象等多部门联合值守,还动员基层干部群众、青年突击队队员、民间救援组织成员累计210万人次,筑牢了抗洪抢险的人民防线。


“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水平,要走群众路线。”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新村街道梨树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余梅说,人民是社会治理的主力军,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离不开人民参与。“基层灾害防治、灾中救援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灾害防治格局。”余梅建议,不断拓宽参与渠道,进一步优化服务平台,科学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


“明确‘为了谁、依靠谁’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明确人民防线的前线战场和基础环节在哪里、防线要建在哪里。”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士岭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启示我们,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要力量下沉,社区应当是人民防线的坚强堡垒。近年来,在各级减灾委的组织领导下,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大力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2019年度命名976个社区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不断开辟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的新阵地。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示范县的创建,强化了社区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群众身边安全风险的作用。”王士岭说,社区作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堡垒,其建设情况值得高度重视,有没有配齐基础设施、消防通道是否畅通、应急避难场所是否实用、减灾避险知识宣传效果怎样等,需要系统谋划、动态考查。王士岭建议,社区要配备防灾减灾的基础设施,抓紧新建、改建、扩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并经常组织居民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支持引导居民开展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


余梅则关注社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堡垒与党支部堡垒建设相结合的问题。“在疫情防控中,许多人在社区党员的带动下纷纷加入志愿者行列,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动力。”余梅说,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和群众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落到实处。余梅建议,要进一步出台鼓励性政策,大力发展各类社区服务组织、应急志愿者组织和社会专业救援救助力量。 


培养一批“明白人”


加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宣传教育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降低灾害损失的安全阀。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收效明显。


在四川省成都市,当地坚持“旅游文化+防灾减灾”的理念,打造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科学防灾减灾意识;在山东省青岛市,当地政府在市民中开展“第一响应人”培训,就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应急救护知识进行培训,考核合格者取得“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证书……以文化人,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会识险避险、自救互救。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发展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袁建良认为,要关注薄弱环节,建立公民应急教育长效机制。“应急教育对公民科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在存在‘外热内冷’‘业务化’等问题,需要从组织、资金等多方面保障和促进应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大对志愿者、各类信息员、乡贤能人等的培养培训力度,形成一批可以有效带动身边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明白人’。”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歙县深渡镇大茂社区党总支书记姚顺武介绍,面对去年汛期的暴雨预警,社区干部预先研判了可能出现的通信中断等问题,超前组织群众开展撤离,取得无人员伤亡的成绩。“这足见‘明白人’的重要性。”姚顺武认为,要筑牢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关键在于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应急管理工作,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掌握相关知识。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宣传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注重‘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对这一问题思考颇深。他讲起曾经发生在江苏盐城的龙卷风冰雹灾害,“灾害发生之前,预报预警信息已经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等发布了,但是作用并不明显”。后来他调研发现,当地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很少。“老人不太会用手机,就算关注了手机信息,也不知道该怎么避灾。”朱定真说,孩子在手机应用方面能力更强,也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这项工作必须从娃娃抓起。


“基层是降低灾害风险和损失的第一道防线。”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许沛建议,将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宣传精准化、精细化,针对不同群体定制符合其口味的宣传内容,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宣传,推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她说,通过宣传教育,人们不仅要知晓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知识,还能拥有积极防灾减灾、冷静抗灾救灾的心态,在灾害发生时尽可能降低生命财产损失。


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同样重要。“要抓紧在领导干部中培养一批‘明白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说,不同灾害风险具有不同的生成演化逻辑,需要采取不同的防范应对举措,必须培养更多专业度高、综合能力强的应急管理人才。他说,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需要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灾害风险治理意识,以全面的御灾减灾知识和技能为基石,不断提高专业化能力。


建机制强手段


去年汛期,70余万名基层灾害信息员奔波在城乡社区,各类救援队伍、各种社会力量奋战在抗灾救灾一线,为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全资源统筹的群测群防体系,需要强化关键力量建设,并增强队伍战斗力。”袁建良说,要激发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活力,既倡导引领规范,也鼓励百花齐放,推动政府与社会力量、市场机制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面对的是急难险重任务,需要构建完善的荣誉体系,给这支队伍添动力,让这支队伍能够稳定、壮大,千方百计保障群防群治体系可持续发展。”袁建良建议,通过健全税收优惠、人身保险、装备配备、业务培训、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政策,搭建服务协调、信息导向的平台,积极鼓励引导各类力量开展灾害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等工作。


“要用科技力量给人民防线装上‘引擎’。”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说,要站在时代潮头,抓紧研究用科技力量为人民防线补短板、强弱项,用现代技术把人上不去的高山盯住、把人看不见的位移测到,精准化防灾减灾抗灾救灾。


姚顺武建议,在日常防灾减灾工作中,应加大灾害信息员、气象信息员等基层信息员的整合力度,切实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让信息传递、避险组织等“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横向有合力、纵向无堵点。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建强基层方能行稳致远。“加快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建设,筑牢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人民防线,要牢固树立综合治灾、防重于救、多方分责的理念,追求灾害损失最小化,实现损失补偿多元化,为全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责任编辑:丁茜、邵卫卫、刘峰


中国应急管理报 新媒体中心 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