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分局)、新港物流园区国土分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事业单位:
现将《保要素优服务促投资打造“奔跑型”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十条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2年2月22日
保要素优服务促投资打造“奔跑型”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十条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和省厅党组、市委的重大部署,充分发挥要素保障对扩大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扛牢扛实保发展的责任担当,积极打造“奔跑型”机关,更快更好更优服务保障项目落地,更大力度赋能和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黄石,根据《中共黄石市委、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创特色补短板持续深化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黄发〔2022〕4号)等规定,提出如下十条措施。
一、精准精细保障项目落地。规划引领项目走,用好用足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窗口期”过渡性政策,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民生、产业类项目纳入保障清单,编制好项目落地实施方案,提前预留规划空间,科学合理安排项目用地报批时序。结合“三区三线”统筹划定工作,妥善解决各类重大建设项目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问题。对纳入省级以上重点项目清单的,确保项目用地批得回来、供得出去、及时落地。
二、千方百计破解各类指标制约。大力推进实施耕地占补和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最大限度挖掘用地指标潜力。强化全市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各类指标市级统筹调配力度,保障市级重点急需民生、产业等项目周转使用。积极支持县(市、区)探索“政企银”合作方式,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提高出地率。
三、提升项目用地报批质效。在项目用地报批前,向用地单位一次性一个清单告知用地现状、规划、占用耕地及林地、生态保护红线、涉及自然保护地、地质灾害易发区、压覆矿产资源等信息及需要办理的相关手续。建立项目报批组卷即来即审、快审快批机制,将市级项目用地预审权下放县(市、区),重点项目用地报批县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组卷须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上报,市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审查时限由7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
四、鼓励园区项目集约高效用地。联合市发改委健全完善产业用地“亩产论英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县(市、区)建立同级发改、经信、自然资源等部门项目入园联合审查机制,对超过100亩工业用地入园项目实行节地评价。推行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模式,探索新型产业用地限地价竞税收供地方式。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前提下,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最大限度支持新型产业项目发展。
五、最大限度挖掘存量土地潜力。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对当年度新批的划拨用地,批回后6个月内完成项目供地;对城市范围内的批而未供土地,按照规定变更用途后,向体育、公园、停车场、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倾斜;对城市范围外的批而未供土地,加快实施项目供地或批文调整(撤销)。全面排查供而未用土地,采取“一地一策、分类处置”,对临近开工的项目,采取履约提醒,按照“以用为先”的原则,督促企业加快开工;对确实无力开发或者开发投资总额未达到25%的,允许通过土地预告登记、先投资后转让等方式,实现建设用地转让,或者政府实行土地收购储备。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清理,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自主模式,腾退收回一批、增容提质一批、流转增效一批、置换入园一批。健全完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机制,对城市更新项目中留改的存量建设用地,经市政府批准后,原土地使用权人可依法报批改变用途或转让,办理协议出让后按照城市规划申报自主开发。
六、支持绿色建材产业链发展。积极落实黄石市第四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建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做好国家、省、市重点项目配置采矿权设置,推行新设矿权与深加工项目挂钩出让、“净矿”出让、矿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对重点绿色产业链项目优先审批用地、用林、用矿,最大限度支持培育绿色建材龙头企业,引领绿色建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七、推动空间数字化治理。坚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领,以“三调”为底图,开展自然资源领域信息数据治理整合,加快构建底图三维化、平台化、实用化和数据模块化的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一张图”,逐步实现“一张图”开展业务审查、“一个平台”完成审批、“一网统办”行政服务。
八、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全面推广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六证同发”,企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在1个工作日内获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同步申办获得不动产权证。全面推广“验收即拿证”和“多测合一”,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同步办理工程竣工规划勘验测绘与房屋测绘,同步完成竣工规划核实、土地复核验收和房屋测绘成果审核,同步申请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
九、打造不动产登记服务“升级版”。构建完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一事联办”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不动产登记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与核验,确保水电气、缴税、金融抵押、查询等跨部门线上办理全覆盖。本系统规划、测绘、土地出让、土地及规划审批等信息通过内部共享获取,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探索“一码管地”,推广使用不动产单元代码,通过按码推送、信息交互,实现“码上服务、见码发证”,扫码即可“零材料、零等待、零跑次”办理工业项目不动产权证。提高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在就学、企业开办、金融等部门调用频率。开展工业不动产宗地分割登记。支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推动解决国有企业不动产确权登记、资源低效利用等历史遗留问题。组建专班、分类施策、部门联动,积极稳妥推动解决涉房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十、用心用情开展“店小二”服务。开展急需开工项目用地服务行动,采取“双千”“一把手”周末下工地等方式,积极落实市级交办重点项目梳理问题清单,对纳入市级清单的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做到首次轻微违法不罚,全力助推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