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古建行业新生力量”的提案(〔2025〕14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迅速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深入研究。感谢您对我市古建行业发展提出宝贵建议,该建议既充分反映我市古建行业现状,又为古建行业新生力量发展提供了思路。根据我局职能,结合相关会办部门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及成效
我市古建产业历经40余年发展,已形成从设计、材料生产到施工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尤其在人才培育方面积累了一定基础:
(一)产业优势为人才培育奠定坚实基础。依托大冶古建产业集群优势,殷祖古建集团等龙头企业摸索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技艺,完成张飞庙整体搬迁等国家级工程;铭振古建等企业研发铝合金仿古建筑构件,取得16项专利并主导制定国家级技术标准。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人才培育提供了实践载体,目前全市古建从业人员达数万人,涌现出尹国安、黄学义等省级非遗传承人和大师级工匠。
(二)多元培育机制初步形成。鄂东职教集团所属湖北工程职业学院自2021年开设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来,累计招生220余人,同时联合古建企业开展全产业链调研。大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建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年培训2000余人次,累计培训1.5万余人,“殷祖古建师”获评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品牌价值达228.32亿元。市人社局制定《黄石市新时代工匠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构筑产业工匠培养体系。《方案》从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方面,完善古建等相关产业体系工匠型人才培养系统。目前《方案》已完成合法性审查,并在市政协举行月度协商座谈会上展开研究讨论,下一步将提交至市政府常务会审议。
(三)政策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大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建产业发展,将其作为第一传统产业来对待,始终把园林古建作为特色富民产业来抓,出台《大冶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我市建筑业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古建筑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建立支持建筑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大冶市古建筑产业发展与管理办公室、成立大冶市园林古建协会。专门设立1000万元建筑业(古建产业)奖励基金、1000万元文旅产业奖励基金,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近两年年均发放支持建筑业(古建产业)奖励资金600多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作为主办单位,我局将聚焦帮扶本地建筑业企业发展,围绕“产业带人才、人才促产业”目标,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构建“产业学院 + 企业实训”培育模式。我局将积极配合市教育局推动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扩容古建筑专业,吸纳龙头企业共建“古建产业学院”。将企业专利技术、施工标准纳入课程体系,解决“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推进殷祖古建培训学校建设,积极向相关企业宣传推广、吸纳人才。
(二)打造“技能赛事 + 品牌推广”双引擎。支持大冶市举办“黄石古建技艺大赛”,设置企业组队参赛单元,获奖团队优先参与市级文保项目。联合融媒体中心开展“古建匠心企业”宣传活动,推广古建企业的创新成果,吸引青年人才加入。支持大冶市推进“殷祖古建师”争创国家级劳务品牌,提升本地企业人才吸引力。
(三)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我局牵头成立“古建人才培育联席会议”,定期组织教育、人社、大冶市政府等单位会商。针对企业资质互通、业务范围受限等问题,将协调省住建厅争取政策支持,推动古建企业与文物保护工程资质互认,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黄石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2025年7月28日